字词 | 墨家学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战国时代的重要学派。创始人为墨翟,其成员称为“墨者”,多半来自从事生产劳作的社会下层,生活刻苦俭朴。“墨者”组成的团体有严格的纪律,领袖称为“巨子”,相传其徒都能赴汤蹈火,以自苦为极。他们被分别派赴各国参加政治活动,宣传和实践墨子的学说。墨家在初期奉行墨子本人所提出的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明鬼”(均见《墨子》)等十大主张,与儒家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学术思想斗争。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尚同”、“尚贤”,希望实行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统一政令,要求向平民开放政权,让他们中间的贤能者也参预对国家的管理,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制。他认为天下大乱、人民困苦的根源在于 “交相恶”( 《墨子·尚贤下》),因此提倡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尚贤下》),主张“爱无差等”(《孟子》),反对宗法等级制度;从“兼爱”出发,又提出“非攻”,反对当时的侵略或兼并战争。他的“节用”、“节葬”、“非命”、“非乐”思想,直接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和厚葬久丧,旨在抑制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在宇宙观上,墨子是有神论者,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这种意志是衡量人们言论、行动的准则,因此他主张“尊天事鬼”(《墨子·尚贤中》),要求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取法于天”(《墨子·尚贤中》)。另外,墨子明确地把“名实”关系作为一个哲学问题,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即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应该是客观的。他提出了检验真理的三条标准: “本”、“原”、“用”三表。“本”就是“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考察过去的历史记载,即间接经验; “原”就是“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广大群众的直接经验作为依据;“用”就是“发以为政刑,观其中(合乎)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以上引文为《墨子·非命》上),即通过实践效果进行检验。他反对名不符实,认为仅仅懂得概念还不够,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派,至战国末期,汇合为两支。一支克服了墨子学说中宗教迷信成分,注重几何、光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在各辩论战中,分析了“知”与“物”的关系,对“辩”的目的、概念、判断、推理均有所阐发,从而发展了前期墨家的认识和逻辑思想,被称为“墨家后学”或后期墨家学派。另一支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墨家学说渐趋衰微,至清中叶后,墨学著作才重新被重视与研究。 ☚ 宋尹学派 墨家三派 ☛ 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战国时代一个具有宗教色彩的学派,其以墨翟为创始人,成员称“墨者”,首领称“巨子”。代表小手工业者阶层,生活刻苦俭朴,组织严密,规则严格。以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葬”、“节用”、“非乐”、“非命”信仰,与儒家思想对立。在逻辑学、认识论、数学、力学、光学研究上,有重要地位。由于其派规太严、生活太苦,难以为继。西汉后即逐渐衰微,直至失传。 ☚ 墨子 墨尔本国际电影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