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和墨家的教育思想mozi he mojia de jiaoyu sixi-ang
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86—前376)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出身微贱,精于工技,善守御。他“曾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不喜欢儒家靡用奢侈的礼乐,“遂弃周道而用夏政”,自立学派。他的思想基本代表了当时的“农与工肆之人”的思想要求。
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严密的政治团体。以“巨子”为首领,徒众的进退出处都得听命于他,不得违反,这种为实现学派宗旨而义无反顾的精神,是墨派的显著特点。墨子十分重视教育,他从“尚同”的思想出发,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实现政治主张,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政治活动,因而主张通过教育,用“上说下教”的方法来统一思想,消除社会纷争。另一方面,墨子又从“贤尚”的思想出发,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决定人的富贵贫贱的不是命运而是“力”之强与不强,即是否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墨子也十分重视环境影响的教育作用,认为人如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而“染不可不慎也”。与其他学派不同的是,墨子还注意到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认为“教人耕者其功多”。墨子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兼爱”与“非攻”。他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实现这种政治的“兼士”。“兼士”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三项:“厚于德行”,即具有“兼爱”品德,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辩乎言谈”,即能够奔走上说下教,扭转社会风气;“博乎道术”,即既要懂得墨家的思想观点,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为了培养这种“兼士”,墨家的教育内容,除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外,还十分注意自然科学、生产技术、军事知识和技能及论辩才能的研究和训练。墨经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是墨家在教育内容上的突出贡献。墨家教育也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原则和方法。
❶教育教学的主动精神。主张“强说人”,“叩则鸣,不叩也鸣;问则答,不问则讲”。还主张“行说人”,即送教上门。
❷“述而作”的创造精神。认为对于古代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使善的东西日益增多。
❸重视发展理论逻辑思维,提出了“察类明故”(通过类推求故而探求真理),“以见知隐”(根据已知寻求未知),“取实予名”(由感性到理性),“三表法”(即从历史、现实和利害得失三方考查),“以约御博”及归纳,演绎等方法。
❹“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练精神。一方面教导人们要珍惜时光,另一方面又重视意志锻炼。
❺提倡勤劳节俭,由此反对礼乐,在教育上把教育与感情培养对立起来,这是片面的。
❻道德培养重视消极防范。
❼考察道德行为,主张动机与效果相结合,“合其志功而观”。墨子和墨家的教育思想不如儒家学派那样完全,但他们所提出的许多主张是非常深刻和精辟的,同样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