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极限论 增长极限论zengzhang jixianlun指在自然资源的有限蕴藏量、土地产出粮食的有限能力和自然环境对污染的有限承受力的情况下,人类在人口以及经济发展方面的增长必将因上述条件的限制而有朝一日达到增长的极限。人类若不能在这一极限情况来临之前把增长的趋势放缓或达至 “零增长”的动态平衡,人类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将不能避免崩溃的厄运。增长极限论的研究首先在70年代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弟子梅多斯进行,故人们也把这一理论称为“福雷斯特-梅多斯的增长极限论”。在他们的研究中,他们选取了人口、工业、农业、资源和环境污染五个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这几个因素中,人口的增长是最关键的,它需要工农业生产的相应增长以供给粮食和生活用品,因而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亦相应地增长。在没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人口是按指数增长的,因而工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将按指数增长。但有限的土地将首先限制农业生产的增长,而有限的矿产资源的耗竭亦将限制工业的增长。据梅多斯的研究,耕地的极限就是最乐观的估计也会在21世纪中期,而在未来100年内亦将会有13种矿产资源耗竭。至于环境污染的增长,虽然梅多斯等相信亦必有其极限,但由于象环境容量、自净能力等还未能定量研究,所以无法确定其极限。 ☚ 发展与环境 协同增长论 ☛ 增长极限论又称“零增长理论”。是1972年由美国学者梅多斯(Mea-dows, D.L.)等人在为罗马俱乐部所写的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中对经济增长提出的一种观点。罗马俱乐部是1968年4月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组成的一个研究团体,旨在研究资源、环境、人口等“人类困境”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运用凯恩斯经济理论,实施国家干预主义政策,在使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迅速消耗及生存环境的恶化。该报告认为:工业化的结果必然造成对自然和生态的极度破坏。只有当人口和工业投资都停止增长时,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真正的经济均衡。他们把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归结为相互影响的五种因素,即人口增长、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工业投资和环境污染。根据当时的资源条件和发展速度,这五种因素都呈指数增长,因此是难以为继的。他们综合考察这五种因素,并编成一组全球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是:1970年以后,人口和工业仍维持着指数增长,但迅速减少的资源将限制这种增长。工业化达到最高点后,人口和环境污染还会继续增长;但由于粮食缺乏、环境污染,最后人口也将停止增长。预计2100年到来之前,全球就会停止增长,社会因此而崩溃。其结论是,为避免此类情形的发生,必须在1975年之前停止人口增长,1990年之前停止工业投资增长,以达到零增长的全球性均衡状态。他们归纳的使人口和工业投资都停止增长的办法是:(1) 每年的人口出生率应等于预计的死亡率,(2) 每年的投资率应等于折旧率。零增长理论提醒人们必须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世界人口增长等问题的相互关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当然,这只是一种警示性的理论,其结论也过于消极悲观。 增长极限论 增长极限论The Theory of Limits to Growth认为由于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等因素制约,将使人类未来的经济增长达到极限而面临危机的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以亚洲 “四小龙” 为代表的快速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全球人口猛增,资源大量消耗,能源危机频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粮食供应紧张。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能源、生态、粮食五大难题。这些全球问题将人类置于困境之中。经济增长使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上述矛盾日趋激化,经济增长的压力使各种问题有增无减,人类经济增长的前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忧虑。最先注意到这一系列问题并采取行动、开展研究的,是意大利企业家佩切依(Aurelio Peccei,1908~1984),他是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的负责人和国际工程与经济顾问公司的总经理。他丰富的经历和宽阔的视野,使他较早地意识到人类面临着大量的挑战和危险,并于6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开始考虑建立一个研究核心来从事有关研究。1967年,这一主张得到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一个基金会的支持,他们挑选了30名欧洲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计划工作者,于1968年4月在罗马林赛科学院开会,从而宣告了 “罗马俱乐部” 的诞生。其组织者认为,世界上有许多组织在研究和处理相当多的专门的问题,但是却没有一个民间组织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予以关注。“罗马俱乐部”便以此为己任。 “罗马俱乐部”诞生之后,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积累资料并探讨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1969年的会议上一致认为,达到 “罗马俱乐部” 目标的最合适办法,是系统地使用全球模拟去表述和分析全球问题框架,并由美国控制论专家奥兹贝格汉 (Hasan Ozbehan) 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计划。在 “罗马俱乐部” 1970年的会议上,否定了上述计划之后,刚刚参加到俱乐部来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福莱斯特 (J. W. Forrester) 承担了这一任务。他迅速地提交了自己的研究报告,并在1971年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世界动态学》。这是他以计算机为手段,用模型分析全球体系形成的见解: 经济增长面临五个因素的影响,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这五个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增长都是指数增长,在这种增长中,人口趋于爆炸,工业生产受到资源的限制,农业生产受到空间的限制,人类面临的是 “末日” 的前景,在2100年到来以前,人类势必被污染或饥饿所彻底消灭。 1972年,以福莱斯特的学生丹尼斯·麦多斯 (Dennis L. Meadows) 为首的17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青年科学家小组,完成了为 “罗马俱乐部” “人类困境” 研究计划而提交的第一个报告——《增长的极限》。这个报告所使用的世界模拟模型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指数增长; 二是系统动态学中的反馈回路。具有指数增长性质的是对人类命运有决定性意义的五个参数: 人口、粮食生产、工业化、污染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消耗。这五个参数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由于人口的成倍增长,必然引起对粮食需求的成倍增长; 经济的增长又会使自然资源耗竭的速度和环境污染的速度也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如果这样一种循环没有改变,在指数增长作用的推动下,人类很快地会在100年内的某个时间达到增长的极限,其结果很可能是人口和工业能力突然下降,早在2100年之前,整个经济就会停止增长。报告认为,技术进步只能延长资源耗竭的过程和环境污染的过程,推迟“世界末日” 来到的期限,但不能制止 “世界末日” 的来临。报告提出,要使世界免于崩溃,惟一的出路是,在1975年停止人口的增长,到1990年停止工业投资的增长,使每年的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相等,使投资率等于折旧率,使之达到零人口增长率和零经济增长率下的全球性均衡。同年,英国经济学家哥尔德·史密斯 (Goldsmith) 等发表了生态经济名著 《生存的蓝图),提出了和 《增长的极限》 大致相同的观点。 《增长的极限》 针对长期以来人们所信奉的无限增长的观念,提出了地球有限论及其必然的结果: 如果人类仍然不顾一切地追求经济增长,到头来必将走到极限而招致人类社会的衰败。因而这样一个反传统发展观念的报告出版之后,立即引起了爆炸性的反响。西方报纸将其称之为“70年代爆炸性的杰作”。1973年秋,又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突然爆发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4倍多; 二是许多国家谷物歉收,物价上涨。更使 “增长极限论”得到推波助澜之力。在其后短短的十多年中,《增长的极限》再版十几次,被译成30多种文字,发行数百万册,被世界上1000多所大学作为教材,还被31届联合国大会作为大会文件向各国代表团散发。《增长的极限》 一问世,立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给予充分肯定,也有人将其斥之为 “带着计算机的马尔萨斯”。反驳的论著铺天盖地。《增长的极限》 以其观点的鲜明和影响的巨大,无可争辩地成为 “增长极限论” 的主要代表作。围绕 “增长极限论” 的争论。还深刻地影响到政治界、思想界、舆论界、企业界和科学界。在经济学理论中,像“增长极限论”这样,对全世界、全人类影响之广泛、之深刻,是史无前例的。 应该说,“增长极限论”是过于悲观了。它夸大了人类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的作用,低估了人类战胜经济增长中的困难的能力。但是,它对人类经济增长的全球性问题敲响了警钟,有助于人类改变经济增长观念,更自觉地处理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资源、粮食、生态环境等问题,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 长期停滞论 资本民主化论 ☛ 增长极限论 增长极限论亦称“零增长理论”。指关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代价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从经济增长引起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变化的角度出发而得出极其悲观的结论: 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已经把世界推向毁灭的边缘,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已经到了极限,今后即使想按照同以往一样的速度增长,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人类社会继续这样增长下去,用不了多久,地球就会毁灭,人类社会的末日将会来临。这种理论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提出了使经济增长率下降并保持为零的主张。持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麦多斯。麦多斯与人合作在1972年写了一份 《论人类困境》 的报告,后以《增长的极限》为书名出版。书中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和可耕地面积有限,再加上城市建设、道路建设、渠道建设等占用越来越多的可耕地,人类社会迟早会遇到粮食供应不足的危机; 由于不能再生的资源 (如铁矿石等) 被大量消耗,若干年后,这些资源也会耗尽。此外,由于工业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对空气和水源的污染会越来越严重,自然环境和生态破坏的速度加快,这些不仅会反过来影响粮食的生产,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社会本身的生存。 ☚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成长阶段论 ☛ 00010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