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塞上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塞上曲 塞上曲琵琶套曲。原为《思春》、《昭君怨》、《泣颜回》、《傍妆台》、《诉怨》等五首小曲,初见于华秋苹编《琵琶谱》中卷,浙江陈牧夫传谱。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将五曲组合一起,总题为《塞上曲》,各曲标题改为《宫怨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托称汉代王昭君所作。描述身居异域思念故园的痛苦忧愁,曲调细腻动人。 ☚ 霸王卸甲 二、舞蹈 ☛ 塞上曲 题解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②。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③。 注释 ①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②幽并:幽州和并州,指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客:戍边战士。尘沙老:指在边塞沙漠中老去。尘沙,幽并相拼的沙漠,代指边地。 ③矜夸句:夸耀自己善于驰骋而去惹是生非。紫骝马:泛指骏马。 赏读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多气势昂扬,曲意深远,可与岑参媲美。 虽然刚刚初秋八月,可是萧关大道却是一派衰败景象:孤蝉哀鸣,桑叶凋落,桑林空寂。处在出塞入塞的边关重地,在侵透心底的阵阵寒气里,处处是枯黄的芦草,毫无生气。诗人遥想从古至今有多少来自幽州并州的戍边将士,在这里共伴黄沙抵风抗寒戍守边关,又有多少人埋尸黄沙。诗人劝喻世人,不要学那些游侠儿,逞武恃强,夸赞什么自己的马好,功夫好,义气深。那和这些戍边健儿比来,太无聊了。 这首诗赞讽并存。首句虽言鸣蝉,实为写人。由于古人多在村庄边植桑故有以桑梓代家乡的说法。因此,此处之桑林也有家园、村庄之意。本该繁荣的庄园,因战争而空;不管哪里来的好汉,都是抛家舍业到边关来征战,这征战又使多少人没了收成,空了家园。但也正是这些健儿抛家园,才得以保住国家安宁。所以诗人在写征战之士的辛苦之时,更道出他们的豪情。劝那些自恃勇武的人向他们学习,保家国平安;同时也讽告那些勇武恃侠的人,不要因功好战,挑起这毁家失业的战争。 此诗写出了保家卫国健儿们的辛苦,也道出了对他们的敬意,婉曲的诉出了对世人的希望,同时表明了作者希望远离战争,企望和平的愿望。 塞上曲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玉壶吟 下一篇:沙丘城下寄杜甫 → 诗词简介:看上去,这是一首征人出塞的歌,表达了戍边士卒休兵息战的愿望。但是它并不是一般的厌于兵事的牢骚,而是通过对历史上御戎安边的思考,从根本上抒发了诗人欲使“海县清一,寰区大定” 的治国安邦的宏伟抱负。
塞上曲谢榛 旌旗荡野塞云开,金鼓连天朔雁回。落日半山追黠虏,弯弓直过李陵台。 《塞上曲》属乐府《横吹曲》之“新乐府辞”(《乐府诗集》),在唐人特多名作,宋以后无继之者。而明代边防力量较强,边塞诗有所振兴,谢榛此诗便是佳作。 “旌旗荡野塞云开,金鼓连天朔雁回”二句烘托战场气氛。每句都包含两种意象。“旌旗荡野”“金鼓连天”是战场景象,分属视觉和听觉。军队作战,“旌旗”有号令指挥三军的作用,而“金鼓”则是节制进退的信号。“旌旗荡野”则见战阵摆开,“金鼓连天”偏义于击鼓进军。虽不具体写两军厮杀搏斗,但字里行间已充分暗示了这样的场面。“塞云开”,“朔雁回”是自然景象,云开则日出,雁回见春至。本来它们与战争无关。诗人将它们与战场景象两两并列组合起来,就有了新的意味。仿佛是战阵拉开,杀声震天,使得塞云惊退;鼓鼙连天,响震林木,使得雁群惊回。这就烘托出战斗激烈的气氛。绝句体小,正面描写往往不如侧面烘托,如这里的写法,就事半功倍。 “落日半山追黠虏,弯弓直过李陵台。”二句写战斗的结果。“李陵台”在燕然山(《唐书,地理志》“云中都护府燕然山有李陵台”)。这里的“半山”,即指燕然山而言。战斗进行了多久不知道,只见落日时分敌军败北,而大明官军则乘胜追击。这是一幅令人振奋的胜利图面。李陵为西汉败降匈奴的将军,后人用李陵事或“李陵台”入诗,多为反衬忠贞不屈或忠勇无畏的民族气节。此诗也不例外。“落日半山追黠虏,弯弓直过李陵台”,就有以彼败反形此胜,彼懦反形此勇的作用,使读者觉得诗中的将军不但英勇善战,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决不降敌。“弯弓直过”的形象描述,又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雄姿。而“弯”“直”二字的无意映带,也富有唱叹的韵味。“黠虏”即狡猾的敌人,这一措辞,则突出了将军料敌如神,即所谓“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猎手!” 诗中写的不一定是某次具体的战役,倒很可能是作者对当时边塞战争生活的一种概括。“弯弓直过李陵台”便可能出于艺术虚构。正由于有这样的概括和虚构。它才比生活本身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也更带普遍性。 塞上曲 塞上曲唐戎昱的七言绝句:“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塞上曲,乐府题,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碎叶,唐代西部边防重镇,因城临碎叶水而得名,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Tokmak)附近。烽子,戍守边塞烽火台的士兵。诗写将军边城夜猎的场面,景象壮阔,声色威烈,但也寄寓着诗人对边防松弛的忧虑和对边将骄奢轻敌的警告与鉴戒。 ☚ 秋望兴庆宫 塞下曲 ☛ 塞上曲 塞上曲宋陆游的五言古诗。诗人借用乐府古题,想象征戍玉门关的情景。诗的前几句是: “三尺铁如意,一枝玉马鞭。笑把出门去,万里行无前。当道何崔嵬,云是玉门关。方当置屯守,征人何时还。”玉门关当时在西夏境内,自金攻占关中之后,南宋与西夏已不接壤。诗人以远戍玉门关来表示希望收复汉唐故地的愿望。 ☚ 山南行 归次汉中境上 ☛ 塞上曲 塞上曲宋陆游的七言古诗。诗中描写了塞上戈壁浩翰荒寂的景色: “茫茫大碛吁可嗟,暮春积雪草未芽。明月如霜照白骨,恶风卷地吹黄沙。驼鸣喜见泉脉出,雁起低傍寒云斜。穷荒万里无斥堠,天地自古分夷华。”希望驾驶着红锦车、弹奏着琵琶的胡姬“千年万年朝汉家”。在鼓吹民族团结和睦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些大汉族主义情绪。 ☚ 焉耆行 塞上曲 ☛ 塞上曲 塞上曲宋陆游的四首七言绝句。都是借用乐府古题表达自己收复中原故土的愿望和希冀。前3首分别描写了雄壮的军威以及秋猎太行、桑乾冬戍的情景。其四为: “老矣犹思万里行,翩然上马始身轻。玉关去路心如铁,把酒何妨听渭城”。表现出一位65岁老人决心为祖国统一做贡献的坚定信念,即使像《渭城曲》四次重叠地演唱“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动摇不了诗人远征玉门关铁一般的毅力。 ☚ 塞上曲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塞上曲 塞上曲元张玉娘的乐府诗。诗曰: “为国劳戎事,迢迢出玉关。虎帐春风远,铠甲清霜寒。落雁行银箭,开月响镰环。三更豪鼓角,频催乡梦残。勒兵严铁骑,破虏燕然山。宵传前路捷,游马斩楼兰,归书语孀妇,一宵私昵难。”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燕然山,即今蒙古的杭爱山。*楼兰,西域城国,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诗写为国远征将士征战的紧张和思乡情怀。 ☚ 周公摄政 天宝宫词八首 ☛ 塞上曲 塞上曲唐戎昱的七言绝句:“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塞上曲,乐府题,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碎叶,唐代西部边防重镇,因城临碎叶水而得名,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Tokmak)附近。烽子,戍守边塞烽火台的士兵。诗写将军边城夜猎的场面,景象壮阔,声色威烈,但也寄寓着诗人对边防松弛的忧虑和对边将骄奢轻敌的警告与鉴戒。 ☚ 秋望兴庆宫 塞下曲 ☛ 塞上曲 塞上曲宋陆游的五言古诗。诗人借用乐府古题,想象征戍玉门关的情景。诗的前几句是: “三尺铁如意,一枝玉马鞭。笑把出门去,万里行无前。当道何崔嵬,云是玉门关。方当置屯守,征人何时还。”玉门关当时在西夏境内,自金攻占关中之后,南宋与西夏已不接壤。诗人以远戍玉门关来表示希望收复汉唐故地的愿望。 ☚ 山南行 归次汉中境上 ☛ 塞上曲 塞上曲宋陆游的七言古诗。诗中描写了塞上戈壁浩翰荒寂的景色: “茫茫大碛吁可嗟,暮春积雪草未芽。明月如霜照白骨,恶风卷地吹黄沙。驼鸣喜见泉脉出,雁起低傍寒云斜。穷荒万里无斥堠,天地自古分夷华。”希望驾驶着红锦车、弹奏着琵琶的胡姬“千年万年朝汉家”。在鼓吹民族团结和睦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些大汉族主义情绪。 ☚ 焉耆行 塞上曲 ☛ 塞上曲 塞上曲宋陆游的四首七言绝句。都是借用乐府古题表达自己收复中原故土的愿望和希冀。前3首分别描写了雄壮的军威以及秋猎太行、桑乾冬戍的情景。其四为: “老矣犹思万里行,翩然上马始身轻。玉关去路心如铁,把酒何妨听渭城”。表现出一位65岁老人决心为祖国统一做贡献的坚定信念,即使像《渭城曲》四次重叠地演唱“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动摇不了诗人远征玉门关铁一般的毅力。 ☚ 塞上曲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塞上曲 塞上曲元张玉娘的乐府诗。诗曰: “为国劳戎事,迢迢出玉关。虎帐春风远,铠甲清霜寒。落雁行银箭,开月响镰环。三更豪鼓角,频催乡梦残。勒兵严铁骑,破虏燕然山。宵传前路捷,游马斩楼兰,归书语孀妇,一宵私昵难。”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燕然山,即今蒙古的杭爱山。*楼兰,西域城国,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诗写为国远征将士征战的紧张和思乡情怀。 ☚ 周公摄政 天宝宫词八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