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塞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塞上》

柳 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 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这首诗是柳开的名作,诗人犹如技术高超的摄影师,在最引人注目的一瞬间按下快门,给读者留下了一幅渗透着力之美的画面:

塞外的大漠上,风儿不吹,云彩不动,一切都像凝固了,突然,一支响箭呼啸着直刺云霄,窥探宋朝边境的胡骑蓦然举首,仰望长空……

自然,这幅画并不能全部概括这首诗。如果一首诗只是一幅静止的画面,那就未免会使人产生单调之感,一首好诗应该给人以画面的流动感,扣人心弦的音乐感以及丰富的内涵。

诗人赋予塞上辽阔、苍茫的背景以两个动体——箭和胡骑。而迅捷得不见其形、只闻其声的箭则是使整个画面移动的牵引力。随着它冲向无垠的天空,在它身后牵引着数百胡骑的视线。箭在疾飞,视线在延长,使整个画面都活动起来。除了这画龙点睛的移动感之外,诗人又以简洁的手法给这活动的画面配上富于塞外情调的音乐。整幅画卷在响箭的呼啸声中展开,它刺破了宁静的氛围,又引起了大群战马突然被勒住而发出的嘶鸣声,这不是箭的独奏,而是由箭的呼啸、胡骑的嘶鸣组成的一首感情激越、节奏急促的交响曲,它伴着移动的画面,进入读者的想象中,造成一种紧张、强大的气势,赋予全诗以力之美。后两句是全诗高潮,胡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这个群像式的造型把响箭疾飞的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也就在这里戛然而止,至于箭的余响,骑士们注视响箭时的心理反应,诗人则让读者自己去倾听,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而读者也正是通过这种想象,感受到诗的无穷魅力。

诗人通过对一个瞬间场面的描摹,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他的笔下虽无刀剑相交,仅响箭一支,但人们从这支来无影、去无踪的响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某种自豪的心理和高亢的精神,这当然是宋初国势的相对强盛在当时人们精神上的反映。

塞上sàishàng

〈名〉长城内外,泛指边塞地区:塞上风光│塞上明珠。
【同义】塞北│塞外。
【反义】江南│中原。

塞上sài shàng

古代指长城地带: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四八·1115)按,这是指唐王维《使至塞上》一诗。
另见 sai;se。

塞上sài shàng

〖名词〗
边地(2)。《青霞先生文集序》:徙之塞上。——把他流放到边地。《青霞先生文集序》:出家塞上。——把家搬到边地去居住。

塞上

塞上

唐郭震的五言律诗: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金微,山名,即今新疆、蒙古接壤处的阿尔泰山。诗写河西武威、酒泉一带的战事。当时边塞不宁,将士连年出征,辛苦备尝,诗中正反映这一现实。作者为戍边名将,此诗为甘苦之言。

☚ 陇头水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 ☛

塞上

塞上

唐胡宿的乐府诗: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契利请盟金匕酒,将军归卧玉门关。云沉老上妖氛断,雪照回中探骑闲。五饵已行王道胜,绝无刁斗至阗颜。”神箭定天山,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契利,一作颉利,隋末唐初突厥族的首领; 匕酒,古代宗庙祭祀用物。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老上,匈奴君长的名号。回中,在今宁夏固原县。五饵,指用盛服、丰食、声色、美宅和礼遇等五种手段为诱饵,怀柔外族。阗颜,一名寘颜,山名,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诗写大唐帝国的拓疆战争及与外族的关系,旨在张扬唐王朝的国威。

☚ 天街晓望   灞上 ☛

塞上

塞上

五代谭用之的两首七言律诗。其一为:“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那堪绕贺兰。碛暗更无岩树影,地平时有野烧瘢,貂披寒色和衣冷,剑佩胡霜隔匣寒。早晚横戈似飞尉,拥旄深入异田单。”唐代于大漠南北置安北都护府,隶关内道。这一首诗即是描写漠北的景物。其二为: “钵略城边日欲西,游人却忆旧山归。牛羊集水烟粘步,雕鹗盘空雪满围。猎骑静逢边气薄,戍楼寒对暮烟微。横行总是男儿事,早晚重来似汉飞。”钵略城,即唐代的钵罗州,原隶吐火罗,唐高宗龙朔元年(661),王名远在中亚16国所置80个州府之一,其故址在今阿富汗的巴格兰。这一首诗描写的是西域风光。自唐末五代以来,中原王朝已完全失去了对漠北和西域的控制,作者对先辈们开拓的广阔疆域充满着向往之情,并期望总有一天能像汉朝飞将军李广一样,跃马扬戈,拥旄深入,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 渭城春晚   (四)敦煌文学作品 ☛

塞上

塞上

宋柳开的七言绝句。原诗是: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诗中描写了边疆的一个特写镜头: 一支鸣镝直射云霄,在平静无风的日子里响箭的声音特别清脆,三百多骑少数民族的骑兵顿时勒住飞奔的骏马,警觉地观察敌情来自何方。这首诗曾被传诵一时,有人还将诗意绘成图画。

☚ (五)宋代文学作品   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 ☛

塞上

塞上

宋寇准的五言律诗。原诗是: “春风千里劲,榆塞雪方休。晚角数声起,交河冰未流,征人临迥碛,归雁别沧洲。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秦始皇时蒙恬北取今河套地,树榆为塞,后以榆塞泛指北部边疆。交河为西域古城,故址在今吐鲁番西北雅尔湖村西的一个两河交叉环抱的小岛上,故名交河,为唐代军事重镇,宋代隶属西州回鹘。寇准在这首诗中借用汉唐地名典故,怀念汉唐全盛时开拓疆土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看到春天北飞的大雁,多么希望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远征西域,为恢复祖国的版图做出贡献。

☚ 忆岐下小池   边城春望 ☛
塞上

塞上

唐郭震的五言律诗: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金微,山名,即今新疆、蒙古接壤处的阿尔泰山。诗写河西武威、酒泉一带的战事。当时边塞不宁,将士连年出征,辛苦备尝,诗中正反映这一现实。作者为戍边名将,此诗为甘苦之言。

☚ 陇头水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 ☛

塞上

塞上

唐胡宿的乐府诗: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契利请盟金匕酒,将军归卧玉门关。云沉老上妖氛断,雪照回中探骑闲。五饵已行王道胜,绝无刁斗至阗颜。”神箭定天山,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契利,一作颉利,隋末唐初突厥族的首领; 匕酒,古代宗庙祭祀用物。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老上,匈奴君长的名号。回中,在今宁夏固原县。五饵,指用盛服、丰食、声色、美宅和礼遇等五种手段为诱饵,怀柔外族。阗颜,一名寘颜,山名,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诗写大唐帝国的拓疆战争及与外族的关系,旨在张扬唐王朝的国威。

☚ 天街晓望   灞上 ☛

塞上

塞上

五代谭用之的两首七言律诗。其一为:“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那堪绕贺兰。碛暗更无岩树影,地平时有野烧瘢,貂披寒色和衣冷,剑佩胡霜隔匣寒。早晚横戈似飞尉,拥旄深入异田单。”唐代于大漠南北置安北都护府,隶关内道。这一首诗即是描写漠北的景物。其二为: “钵略城边日欲西,游人却忆旧山归。牛羊集水烟粘步,雕鹗盘空雪满围。猎骑静逢边气薄,戍楼寒对暮烟微。横行总是男儿事,早晚重来似汉飞。”钵略城,即唐代的钵罗州,原隶吐火罗,唐高宗龙朔元年(661),王名远在中亚16国所置80个州府之一,其故址在今阿富汗的巴格兰。这一首诗描写的是西域风光。自唐末五代以来,中原王朝已完全失去了对漠北和西域的控制,作者对先辈们开拓的广阔疆域充满着向往之情,并期望总有一天能像汉朝飞将军李广一样,跃马扬戈,拥旄深入,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 渭城春晚   (四)敦煌文学作品 ☛

塞上

塞上

宋柳开的七言绝句。原诗是: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诗中描写了边疆的一个特写镜头: 一支鸣镝直射云霄,在平静无风的日子里响箭的声音特别清脆,三百多骑少数民族的骑兵顿时勒住飞奔的骏马,警觉地观察敌情来自何方。这首诗曾被传诵一时,有人还将诗意绘成图画。

☚ (五)宋代文学作品   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 ☛

塞上

塞上

宋寇准的五言律诗。原诗是: “春风千里劲,榆塞雪方休。晚角数声起,交河冰未流,征人临迥碛,归雁别沧洲。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秦始皇时蒙恬北取今河套地,树榆为塞,后以榆塞泛指北部边疆。交河为西域古城,故址在今吐鲁番西北雅尔湖村西的一个两河交叉环抱的小岛上,故名交河,为唐代军事重镇,宋代隶属西州回鹘。寇准在这首诗中借用汉唐地名典故,怀念汉唐全盛时开拓疆土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看到春天北飞的大雁,多么希望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远征西域,为恢复祖国的版图做出贡献。

☚ 忆岐下小池   边城春望 ☛
000070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