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塔爾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塔爾寺 塔爾寺 tǎ'ěrsì 亦作“塔兒寺”。座落於青海湼中縣魯沙爾鎮蓮花山山坳。爲我國喇嘛教格魯派(亦稱“黄教”)六大寺之一。寺以紀念宗喀巴建塔始,故稱。藏語稱袞本賢巴林,簡稱拱本,亦作公本,意爲十萬佛像。以菩薩塔内有雕像磚十萬塊,因以爲名。其塔於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建成,隨後立寺。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及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四十年(公元1612年)續有擴建。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及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五十年(公元1711年)均有增修。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復修,改稱法海寺,亦稱梵宗寺。但仍通用今稱。嘉慶間續加修葺。寺依山構築,規模宏大,佔地六百餘畝。主要建築有大金瓦殿,小金瓦殿(亦稱“護法神殿”)、長壽殿(亦稱“祈壽殿”、“小花寺”)、大經堂、文殊菩薩殿(亦稱“九間殿”)、釋迦佛殿、金剛殿、彌勒殿、菩薩塔、如來八塔、過門塔等。大金瓦殿内有銀塔一座,據傳下埋宗喀巴初生胎衣。寺有酥油花、壁畫、堆綉,世稱三絶。清·楊應琚《西寧府新志·祠祀志·寺觀》:“塔兒寺,在郡西南四十里,一名佛山,經納峽之地也……此爲黄教祖亭。留黄教者,宗喀巴。産時胎衣埋此,地上生菩提樹一株。”《嘉慶重修一統志·西寧府二·寺觀》:“梵宗寺,在西寧縣西川邊外二十七里,舊名塔爾寺,爲喇嘛所居。乾隆十四年勅重建。賜名法海寺,又賜今名。”参閱許公武《青海誌略·寺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