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塔吉克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塔吉克族Tajikezu

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3.32万(1990)。主要聚居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部分散居在该县以东的沙车、洋普、叶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塔吉克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当地也称色勒库尔语。塔吉克族无本族文字,普遍使用维吾尔文。鹰舞是塔吉克的民族舞蹈,跳舞时以鹰笛、手鼓伴奏。塔吉克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有叼羊、赛马、塔吉克族马术、马球等,其中叼羊、塔吉克族赛马流行较广。
❶叼羊。在塔吉克族的婚礼、割礼、古尔邦节、肉孜节等喜庆节日中举行。塔吉克族叼羊需用手鼓、鹰笛伴奏。
❷塔吉克族赛马。在塔吉克族的婚礼中常进行赛马,一般十几匹、几十匹马竞相追逐,多时达几百匹马,赛马距离最长的50公里,短的10公里左右。

塔吉克族tǎjíkèzú

❶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
❷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塔吉克族tǎjíkèzú

〈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新疆。

塔吉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1990年人口有33 538人。多数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南疆的萨本、译普、叶城、皮山等地。塔吉克语属邱欧语系伊朗语族东支,大多数塔吉克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族文字。信仰伊斯兰教。11世纪时,突厥游牧部落将中亚地区操伊朗语、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称为“塔吉克”。历史上,新疆广大地区的塔吉克人和不同时期从帕米尔西部东迁并定居塔什库尔干一带的塔吉克人,是塔吉克族的先民。塔吉克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4年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吉克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为“王冠”。塔吉克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民族,它吸收了希腊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原文化,将诸多文化因素融入这一富有高原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塔吉克人的先祖中融汇了塞人、粟特人、花剌子模人、巴克特里亚人等成分,以后又融汇了中亚其他民族的成分。塔吉克族先民自古以来就与我国中原地区有着密切联系,东汉时期,塔什库尔干被称作“德若国”。魏朝时期,这里又被称作“满犁”(史学家们以为“满犁”可能是西汉时期的“蒲犁”之误写)。晋朝时期,这里又被称作“亿苦”。从公元初期至北魏,唐朝开元年间,塔什库尔干地区为竭盘陀国所统治,它是我国塔吉克族先民建立的王国,大约存在了500多年。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吐蕃势力到达帕米尔一带,竭盘陀国国王投降了吐蕃,于是,竭盘陀国便从历史舞台上消逝了。竭盘陀国这一历史时期在我国塔吉克族历史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塔吉克先民创造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竭盘陀文化,并且形成了今天塔吉克族的主体。1945年,在三区革命的影响下,塔什库尔干爆发了“蒲犁革命”,起义军推翻了国民党在蒲犁的政权,成立了蒲犁专员公署作为政权机关。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没有文字,普遍使用维吾尔文,许多人通晓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信仰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不封斋,不朝觐。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乞脱乞迪尔爱脱”(春节)和“肉孜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于1954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其余各县塔吉克人聚居之地设立了民族乡。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塔吉克族有39493人。分布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莎车县、泽普县等地。

塔吉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于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人口有3.3万多人(1990年)。“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就已活动在新疆南部的许多地区,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部落,是塔吉克的先民。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塔吉克的地方政权及先民,与中原王朝及称雄一时的周围政权都有较多交往。清代沿用元朝的名称,称其为“色勒库尔”,建置色勒库尔回庄,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多数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曾使用波斯文,现改用维吾尔文。高山游牧型经济,以牧业为主,农耕为辅,有“马上民族”之称。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玛仪派,教徒不封斋,不朝觐,除老年人每天在家做两次礼拜外,一般人只有节日礼拜活动。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敬重老人,民风淳朴。

塔吉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26,503人(1982)。其先民可远溯到公元前分布于帕米尔高原东部操伊朗语东支的诸部落以及后在不同时期从帕米尔西部和南部东迁至塔什库尔干一带的塔吉克人。其住地自古为西域通道, 亦为历代边防重地。公元二、三世纪时,曾出现朅盘陀国(喝盘陀),我国古籍多有记载。唐时在此设葱岭守捉,元称色勒库尔。近代以来,不断抗击英国、俄国和浩罕汗国的侵犯。1896年,与柯尔克孜族共同组成“色勒库尔绥远回队”,为保卫边境,打击入侵者,作出重大贡献。操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支,无文字,多通用维吾尔语文。多信仰伊斯兰教,属十叶派的伊斯玛仪勒派, 崇信世袭教派首领“依禅”。居住山区的多营畜牧业,兼营农业,居平原的多务农。解放前,基本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阶段, 封建剥削和宗教负担沉重。解放后, 进行了社会改革,建立了一个自治县。能歌善舞。民间口头文学和工艺美术丰富多采。民族乐器有“那艺”(短笛)。

塔吉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4地也有分布。人口为41028人(2000),其中男20954人,女20074人。受教育程度: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178人,大学专科635人,中专1727人,高中1361人,初中6031人,小学20843人,扫盲班1103人,未上过学4252人。分布的行业:农、林、牧、渔业1879人,采掘业2人,制造业35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人,建筑业4人,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3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13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44人,金融、保险业8人,社会服务业10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46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136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51人。从事的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60人,专业技术人员226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0人,商业、服务业人员59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870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68人。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无本民族文字。以经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信仰伊斯兰教。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人口为3.3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聚居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在莎车、译普、叶城和皮山等县。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人使用维吾尔语。塔吉克族人普遍使用维吾尔文,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塔吉克族源自中亚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可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东部使用东伊朗语的一些部落。
2—3世纪,在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出现了盘陀国,其国人是中国塔吉克族人的远祖。塔吉克族人在这一地区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小村落,到17世纪后帕米尔西部和南部的许多塔吉克族人也迁来,成为中国的塔吉克族人。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是“王冠”的意思。过去塔吉克族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成立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塔吉克族的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改善。
塔吉克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一般来讲,男子通常穿无领对襟长外套,系腰带,寒冷时外加光面羊皮大衣,戴羔皮圆筒帽,以黑绒为面,帽檐下翻时,掩住双耳和面颊,可御风雪。女子穿连衣裙,已婚妇女系后身围裙,戴圆顶绣花帽,花帽上系有银链和银泡作为装饰。外出时,帽上还要系上一块方头巾。男女都着毡袜,穿长筒羊皮软靴,用牦牛皮作靴底,轻柔坚实,适于攀缘山路。近些年来,塔吉克族的男人们在休闲时,也会脱去长袍,穿起西服。

☚ 锡伯族   乌孜别克族 ☛
塔吉克族

065 塔吉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塔吉克”,据民间传说,原为王冠之意。人口为33538人(1990年),60%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南疆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使用塔吉克语,多数人说色勒库尔方言,少数人说瓦罕方言,许多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语。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使用伊朗语支的诸部落是塔吉克族的先民。塔吉克族人历史上多次击败侵略军。1938—1940年在蒲犁县有两名中共党员担任县长和边防大队长,领导了塔吉克族的革命斗争。

☚ 普米族   怒族 ☛

塔吉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部。人口26503人(1982年)。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部分通用维吾尔语。通用维吾尔文。源于古代帕米尔高原东部诸部落。从事农牧业生产,信奉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有古尔邦节。乞肢乞迪尔爱脱节,巴罗提节等。男子戴黑绒圆高统帽;女子戴圆顶绣花棉帽。男女穿红色长统尖头软底皮靴。食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定居在土木结构的平顶屋中,牧区住矮土屋。1949年以前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阶段。1954年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经济文化事业在国家支持下,迅速发展。畜牧业成倍增长,农业也有大幅度提高,过去89%是文盲,现在塔吉克自治县已普及小学教育,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口大增。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26,503人(1982年)。其先民可远溯到公元前分布于帕米尔高原东部操伊朗语东支的诸部落及以后在不同时期从帕米尔西部和南部东迁到塔什库尔干一带的塔吉克人。其住地自古为西域通道,亦为历代边防重地。操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支,无文字,多通用维吾尔语文。多信仰伊斯兰教,属什叶派的伊斯玛仪勒派,崇信世袭教派首领“依禅”。居住山区的多营畜牧业,兼营农业; 居平原的多务农。解放前基本上处在封建社会发展阶段。解放后,建立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能歌善舞。民间口头文学和工艺美术丰富多采。民族乐器有“那艺” (短笛)。民族和宗教节日有古尔邦节、乞脱乞迪尔爱脱 (春节)、巴罗提节、肉孜节、台合木兹瓦目脱节 (播种节)、兹完尔节 (引水节) 等。

☚ 塔吉克人   塔希提人 ☛

塔吉克族/塔吉克语/色勒库尔塔吉克/瓦罕塔吉克/蒲犁革命/塔吉克婚俗/塔吉克葬俗/栏盖力/敬烟/鹰笛/铁合木祖瓦提斯/皮里克/肖公巴哈节/莫克/灯祭/库勒恰克/卡尔万夏/锡伯族/锡伯语/锡伯文/齐伯渡/锡伯营上下旗/河南县/宁西县/苏木尔县/锡伯族军民屯垦塔城/锡伯族军民屯垦巩留/锡伯营驻守卡伦/锡伯族八旗组织/锡伯营戈什哈制/锡伯族的乌克孙/牛录规章/莫昆宗谱/锡伯营书学房/锡伯营旗下义学/额尔古伦/德格都/喀尔莽阿/锡伯牛录/扎昆固萨/锡伯族的邻居与街坊/锡伯族的庭院/锡伯族的住房/奠基祭祀/锡伯族的房屋/老人屋/请友起梁/三环炕/暖炕/弃骨异乡/锡伯族饮食的形成和发展/米顺/哈吐浑索吉/锡伯萨萨罕/鱼炖子/蒸鱼/羊血灌肠/拌猪碎/南瓜饺子/韭菜合子/锅盔额分/发拉哈额分/锡伯族的饮食禁忌/服役婚/帮工婿/蛋婚/童养婚/问亲/求旨/赐旨/无礼物叩头礼/告旨/许婚/认门/行肯萨林/送喜车/安巴萨林/踏红/打丁巴/压辕女/鞭揭头巾/候门投币/藏时辰书/宣白头誓/奥父母劝嫁/藏碗筷/交杯仪式/锡伯族媳妇忌/锡伯族孕妇忌/扎尔额爷/奥父/锡伯族的丧葬/锡伯族的出殡入葬/四十九日/百日/锡伯族的孝服种类/锡伯族的棺材/锡伯族的寿服/锡伯族的纸钱/锡伯族的招魂幡/阿拉孙/烧衣/净火处理/萨满跳神慰灵/弃葬/哈拉茔地/迭夫妈妈/锡伯族生育习俗/锡伯族起名习俗/锡伯族的大众化节日/锡伯族的半民族化节日/锡伯族的民族化节日/锡伯族的射箭/锡伯族的摔跤/锡伯族的赛马/锡伯族的叼羊/锡伯族的游泳/锡伯族的狩猎/分享/锡伯族的滑冰/锡伯族的秋千/锡伯族的风筝/格勒游戏/锡伯族的毽子游戏/卡塔游戏/锡伯族的抓石子儿/锡伯族的马将游戏/毛球游戏/嘎尔出克游戏/艾曼占地/萨满歌/尔琪歌/相同歌/斗琪歌/希林妈妈的传说/塔拉依舞春/安塔秦舞春/塔弗兰舞春/玛克塔勒舞春/布也宁舞春/沙林舞春/敬客曲/西迁之歌/喀什噶尔之歌/拉西贤图/三国之歌/海兰格格/下渔场尝鲜/春游/小儿养老/土火盆/大年三十祭/打千礼/赠箭交友/锡伯族养殖习俗/锡伯族的神灵崇拜/鲜卑兽崇拜/锡伯族的狐狸崇拜/锡伯族的地崇拜及其祭祀/锡伯族的石头崇拜/锡伯族的柳树崇拜/北斗星祭/八月十五家祭/锡伯族灵魂与肉体的观念/萨满巫出固/锡伯族的萨满副神/哈拉萨满/哈拉萨满神/莫昆萨满/锡伯族的动物神灵/锡伯族的男祖先神/希林妈妈/肫依妈妈/达玛法/萨满玛法/布尔堪巴克西玛法/依兰格格/巴纳厄真/哲库恩杜里/厄合恩杜里/安巴玛法神/海尔堪/杜卡恩杜里/罗尊汗/班达玛法/锡伯族的厌胜/满族/满语/满文/满洲/惠远城满营/惠宁城满营/塔尔巴哈台新满营/伊犁新满营/新疆满族的婚姻/满族的丧葬仪礼/满族的居住风俗/满族的祭天仪礼/佛托妈妈

☚ 恢复盟旗制度   塔吉克族 ☛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33512人(1992年),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此外,莎车、叶城、泽普、皮山等县也有少量塔吉克人聚居。对此族名的来历含义,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说法:❶西亚幼发拉底河左岸的一个阿拉伯部落名。此部落原称“塔伊”,阿拉伯帝国崛起后,中、西亚的其他民族便把这个部落名称用来泛指阿拉伯人。11世纪时突厥人接受这个名称并且用突厥语的习惯,把信仰了伊斯兰教的、说伊朗语的定居人民称为“塔吉克”。
❷中国汉代时,西亚古代民族“大益”的转音。“大益”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传》,称其为“宛(即大宛)西小国”。
❸由中国唐朝时所说的“大食”一名演变而来。唐代典籍把阿拉伯称作“大食”;把倭玛亚王朝称作“白衣大食”,把阿巴斯王朝称作“黑衣大食”。
❹由“塔特”一名演变而来。“塔特”是11世纪中亚突厥人对使用波斯语的民族的称呼。而《突厥语大辞典》则认为“塔特”有二意:一为托喀斯和亚格玛人把不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称之为“塔特”;二为突厥人对波斯人的称呼。我国塔吉克族的族源,应是定居于帕米尔高原东部山区一带的塞人(斯基泰人),它与中亚阿姆河流域的粟特人应属同一个族系。这一支塞人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从里海东岸的草原迁徙而来。
塔吉克人从人种上说应属于印度欧罗巴人;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此种语言接近塔吉克书面语和法尔斯语,分为“色雷库尔”和“瓦罕”两种方言。今塔什库尔干的大部分人说色雷库尔方言;少部分人和塔什库尔干县外的塔吉克人则说瓦罕方言。公元前2世纪,塔吉克族的先民已在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及境外周围地区建立了“蒲犁”、“无雷”、“西夜”、“捐毒”、“依耐”等小的邦国。后来这些邦国屡经分合,到东汉时变成了“德若”,魏晋时变成了“亿若”,属疏勒国管辖。南北朝至唐初,塔吉克人终于在帕米尔高原的东部和东南部建立了势力足以控制印度河上游克什米尔北部的喝盘陀王国。喝盘陀又称羯盘陀、汗陀、羯盘陀等等。据《大唐西域记》载,其王自称为“至那提婆瞿怛罗”,译为唐语,即“汉日天种”。约在公元713——727年之间,吐蕃人的势力达到帕米尔,羯盘陀王裴星投奔吐蕃。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14),其地置“葱岭守捉”,归“安西都护府”辖制,从此羯盘陀国遂亡,塔吉克人随之成为唐王朝的边疆民族。宋朝时塔吉克人臣属喀喇罕王朝(一度归西辽)。蒙古成吉斯汗兴起后,蒙军追击西辽末代暴君屈出律(即古出鲁克)至今塔什库尔干县境,时该地已称“撒里桓”或撒里黑昆(见《元秘史》)。由是可知今日所俗称的“色雷库尔塔吉克”一名在成吉思汗时已经形成。元朝末期的塔吉克族属叶尔羌王朝管辖,该王朝的塞伊德汗曾数次军临其地。清朝初朝,满族人误以为此民族和柯尔克孜人属同一民族,并称其为“布鲁特”。乾隆统一南疆后将塔吉克族的所在地称为“回庄”,并将该民族聚居的、人口最多的“色埒库尔四庄”划归莎车。民国二年(1913)今塔什库尔干始建为县,属喀什专区。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塔吉克人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4年9月17日成立自治县,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愿望。
塔吉克人在远古时信奉拜火教,琐罗阿斯德的《阿维斯陀》教义在该族群众中影响深远,至今仍有许多迹象可寻。佛教东传后,塔吉克人即于公元1世纪时接受佛教。公元5世纪的法显、公元7世纪的唐玄奘都在其聚居区目睹了佛教盛行的情景。公元10世纪开始,伊斯兰教在塔吉克人中取代了佛教,公元11世纪下半叶,中亚塔吉克斯坦喀布迪亚的塔吉克族思想家纳塞尔·霍斯鲁将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斯玛仪尔教派传入塔什库尔干地区。从此,我国的塔吉克人大部分便皈依了伊斯玛仪尔教派,直至现在仍然如此。
塔吉克人的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及副业。他们利用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山间谷地种植耐寒耐旱的农作物,利用峡谷草地和高海拔山坡草地放牧牛羊,大同乡一带的居民还兼营园艺。群众善于骑马,能歌善舞,器乐之中的五孔鹰笛最具民族特点。

☚ 塔吉克族   塔吉克语 ☛

塔吉克族ta ji ke zu

the Tajik nationality

塔吉克族

Tajik ethnic group—living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塔吉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现有人口33538人(1990)。“塔吉克”,为本民族自称。民间传说,意为“王冠”。先民可追溯至公元前帕米尔高原东部伊朗语支诸部落。古为朅盘陀国(又称喝盘陀),为东、西方往来重要通道。唐开元(713—741)中,曾于其地置“葱岭守捉”,元称色勒库尔,为察合台后王封地。居民多半农半牧。清乾隆(1736—1795)中,以西北地区全部统一,称之“色勒库尔回庄”,置五品阿奇木伯克,归叶尔羌办事大臣管辖,定每年纳黄金27两7钱。道光(1821—1850)时,以张格尔等叛乱,屡受浩罕封建主侵扰,库尔察克和吐尔阿沙领导人民,与侵略者展开长期斗争,坚决予来犯之敌以沉重打击。近代以来,不断奋起,积极参予抗击英、俄扩张主义势力的斗争,许多青年群众,与柯尔克孜族青年一起,组成“色勒库尔绥远回队”,肩负起保卫祖国边防任务。1945年,在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影响下,与柯尔克孜族人民,共同发动“蒲犁革命”,严厉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居民操塔吉克语。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支。没有文字,通用维吾尔文。多信仰伊斯兰教十叶派的伊斯玛仪勒派,崇奉“依禅”。解放前,主要经营畜牧业,兼营农业,耕地大部分为地主、富农掌握,生产技术落后。解放后,因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地主和大牧主特权,生产有较大发展。婚姻多由父母包办,有早婚和近亲结婚习惯。婚礼仪式隆重。爱好歌舞,喜吹鹰笛,民间口头文学和工艺美术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高原生活特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