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塑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塑料suòliào一种化工材料。“塑”(sù)变读。〔例〕在园中有一个挺大的塑料棚,棚里种着西红柿、黄瓜、荷兰豆、佛手等细菜。(德236)∣我也坐起来,脊柱“嘎巴嘎巴”直响,身上像箍了层塑料。(痴85) 塑料sùliào以树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材料,种类很多,应用广泛。 塑料sùliào〈名〉主要由天然或合成树脂制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布│塑料门窗。 塑料sù liào用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成分,与其他配料混合后加热压而成的材料。塑料传入中国时开始也称“玻璃”,如1919年天虚我生《工商业尺牍偶存·复芜湖中国银行刘百舒为配合原料事》:“玻璃袋每万合成本七元左右。”这里的“玻璃袋”其实就是透明的塑料袋。到了20世纪40年代,“塑料”这词虽已出现,但用来指塑料的“玻璃”一词仍在使用,如1947年《科学画报》第十三卷第一期:“《工程界》本期要目: (塑料专辑)塑料工作法、我来谈塑料、怎样纺制尼龙丝、画刊——认识塑料制品。”1948年顾均正《从原子时代到海洋时代·玻璃世界》:“自从胜利以后,美国的廉价商品就源源而来,在这许多商品之中,以玻璃物品最为流行,上海已经变成一个玻璃世界了。例如玻璃裤带、玻璃表带、玻璃皮包、玻璃牙刷、玻璃烟盒、玻璃肥皂盒、玻璃木梳、玻璃毛巾架、玻璃雨衣、玻璃拖鞋……真是数说不尽。无论是橱窗里,地摊上,全都有这种玻璃制的商品……却说现在大家所称的玻璃,实在完全不是过去所谓的那种玻璃。这种玻璃有一个总名称,称做塑料(plastics),有时也称合成树脂(Synthetic resin)。”◇受范物、受范料、塑胶、可塑质、可塑体、百赖斯替、百赖司替、帕赖司替。其中“百赖斯替、百赖司替、帕赖司替”为英语plastics之音译。 材料1 材料1材(板~;铜~;建~) 料(工~;木~;加~;备~) 齎材 另见:木材 木板 建材 ☚ 材料1 金属材料 ☛ 塑料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原料,加入(或不加入)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剂等7~10种塑料助剂和填料等加工成型得到的固体材料或制品。1869年美国J.W.海厄特用醋酸纤维素首先制出第1个塑料品种赛璐珞。1909年L.H.贝克兰,制出酚醛树脂及制品,揭开了以合成树脂(一类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制取塑料的序幕。进入20世纪70年代,塑料几乎全部采用合成树脂。塑料按用途分,有通用塑料和功能性塑料2大类。按受热后性能变化分,有热固性塑料(如酚醛塑料等)和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2大类。80年代后期以来,各工业发达国家,在继续发展通用塑料的同时,均向开发研制功能性塑料发展,以适应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合成树脂与塑料的产量达到1.4亿t。中国1949年产量400 t,品种仅有赛璐珞和酚醛塑料2种。2001年已达到1200万t以上。 塑料 塑料Suliao以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为基础原料,加入各种助剂,加工成型的固体材料或制品。树脂指一大类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平常也把树脂称为塑料。塑料有两大类:热塑型塑料与热固型塑料,热塑型塑料的特点是可以反复加热软化,冷却固化,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等是热塑型塑料,在加工中可加入各种助剂,如增塑剂、抗氧剂等。热固性塑料是在加热、加压、加固化剂或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次固化成型的塑料。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等。 ☚ 合成纤维 橡胶 ☛ 塑料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原料(多数为合成树脂),添加稳定剂、着色剂、润滑剂和增塑剂等组分,在一定条件下塑化成型得到的合成材料。根据受热后的性能变化,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类。前者受热软化变型,可反复塑制,如聚氯乙烯塑料等;后者成型后,加热不软化,不能反复塑制,如酚醛塑料。一般具有质轻、绝缘、耐腐蚀、易加工、美观等特点。可作结构材料、绝缘材料和日用品等。常用塑料的基本特性及其鉴别法见附录中的“塑料鉴别表”。 塑料以合成树脂或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有时加入某些特定用途的添加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能塑制成一定形状,在常温常压下能保持既定形状的固体材料。其基本性质主要由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决定。按其分子类型和受热后的性能变化,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塑料制品具有质轻、耐腐蚀、耐摩擦、绝缘、易加工、外表美观等特点。 塑料用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为基础原料,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加入(或不加)各种塑料助剂、增强材料和填料,加工塑制成型或交联固化成型而得到的固体材料或制品。 塑料plastics 塑料plastics 塑料plastic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