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赤壁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赤壁赋》 【原文】: [越调·斗鹌鹑]我则兄赤壁千寻(1),清江万顷;水若僧眸,山如佛顶(2);雨收云霁,风清月明。你看这玉露冷,银汉耿(3)。趁著这短棹轻舟,风恬浪静。 [紫花儿序]山明水秀,夜静更阑,会酒友诗朋。 千岩风定,万籁无声。舒情,抵多少眼底风光展画屏。四野如悬镜,不是我趁浪逐波,我待要洗耳独清(4)。。 【曲牌名】:第三折(选) 【原文作者】:无名氏 【意译】: 我只见赤壁危崖高千丈,辽阔的长江,碧波万顷。 水清似僧人的眼睛,山青如佛陀头顶。一阵暴雨过后,浮云消散,清风徐来,明月当空。 你看,这江上的夜露使人感到凉意,天上的银河洒满清辉。乘著这短浆轻舟,在这风平浪静的时候漫游。 山明水秀,夜静更深,与酒友诗朋欢聚。小舟沿赤壁慢慢摇荡,千岩万壑退向身后,万籁俱寂,连风声也没有。 多么心旷神怡!好像无数幅山水画屏在眼前一一展现!环视周围,四面都像悬挂著镜子一般,澄澈透明,不是我要推波逐浪求热闹,我只须远离尘嚣,耳根清净。。 【点评】: 杂剧《赤壁赋》写宋代苏东坡的故事。 苏轼因不知黄州菊花落瓣,错改了王安石的咏菊诗,又在宴饮时作词有伤王夫人,故被王安石奏明圣上,将其贬至黄州做官。七月十五夜,黄庭坚与佛印禅师备了一只小舟,请苏轼同游赤壁。苏轼面对长江壮丽的夜景,抚今思昔,乘醉写了著名的《赤壁赋》。 这两支剧曲是本折套曲的头两支。 全折套曲主要是化用了《赤壁赋》的意境,将山川江河之壮美景色与人物超脱豁达的恬淡情怀交融在一起,描绘出一幅美妙动人的长江月夜冶游图。文字优美,意境清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与原作的精神和风貌相符。这两支曲子写了崖高、江阔、风清、月明、山青、水秀、浪静、夜深等等,给人以清明澄澈而又辽阔苍茫的感觉。作者通过种种景色的描写,著意突出一个“静”字——“万籁无声”。 而通过景色的“静”,最终目的在于写出人物心境之“清”——“洗耳独清”。苏轼政治上受打击,被贬谪黄州,不免有悲凉寂寞之感,天涯沦落之慨,但是,他思想旷达而不消极,从山水美景、老庄哲学中找到了精神寄托,从文学艺术、诗朋酒友中得到了安慰和快乐,不计较荣辱得失,甚至生死寿夭都淡然处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