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会计学研究基本建设会计理论、方法和具体组织实施的经济管理科学。 基本建设会计,是社会主义国家用以反映和监督基本建设经济活动的一种专业会计。它用货币为主要量度,对基本建设过程及其结果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进行核算,并根据核算资料分析、检查资金和资金运动,进行预测、控制、反映、分析,以提高投资效益,因而是基本建设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建设会计学的研究领域是基本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和资金运动,其研究对象是基本建设过程中资金运动的规律和核算方法。基本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预算拨款、自筹资金和基本建设投资借款。建设单位的资金占用主要表现为货币资金、结算资金、储备资金、在建设资金和建成资金等具体形态。基本建设资金的运动是从取得各种投资开始的,当投资通过建设银行进入建设单位时,一般采用货币资金形态,随着基本建设工作的进行不断运动,其流程比较复杂,涉及单位较多,各单位的资金运动又相互联系。并且又各具特点和一定的独立性。因而基本建设会计学的研究领域可以分为建设单位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附属企业会计等三大组成部分。 基本建设会计学的研究任务是:研究和探索基本建设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研究基本建设会计如何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研究正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监督和分析基本建设的资金及资金运动,加强经济核算,从而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果、全面完成基本建设任务。 基本建设会计学以马列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运用会计学和基本建设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基本建设资金运动的特点,研究基本建设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探讨会计在基本建设领域中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任务、方法、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总结实践经验,指导和推动基本建设会计工作的发展。基本建设会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本建设会计的对象、任务、方法、组织的基本原理;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设计原理; 建设单位基本建设资金的来源、设备、投资支出额,建设成本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 国营和集体建筑安装企业经营资金、经营过程、经营成果的核算、分析的内容与方法;附属企业会计核算和成本计算的内容与方法,自营内包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汇总核算、财务决算、竣工决算的编制和分析方法等。 基本建设会计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管理科学。资本主义国家没有独立的、完整的基本建设会计学。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我国学习苏联的经验,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曾聘请苏联专家讲授基本建设会计核算课程。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曾先后开设了建设单位会计、建筑安装企业会计等课程。1978年,在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的组织下,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指导下,有关高等财经院校合作编写了我国第一部 《基本建设会计学》,作为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由于基本建设会计学还处于初建阶段,在学科内容、范围、体系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阅读书目: 《基本建设会计学》基本建设会计学编写组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版; 《基本建设会计核算》 〔苏〕Л·兹洛宾著,肖克木译,财经出版社1956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