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全的性格
性格的含义是什么? 性格能否塑造? 怎样培养良好、健全的性格? 这是青少年普遍关心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表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持态度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表现在许多方面:
❶对现实的态度方面。包括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方面的良好性格特征有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为人正直、诚实、有礼貌、谦虚、勤劳、踏实、助人为乐、自强不息及首创精神等等。
❷性格的意志特征。如独立性、主动性、自创力、果断、勇敢、坚韧、严谨、有恒心等。
❸性格的情绪特征。如精神愉快、饱满、情绪稳定、持久,善于调节和控制心境等。
❹性格的理智特征。如主动观察、富于想象、独立思考,善于分析或善于综合、概括,或善于描绘事物等。根据性格所表现的各个方面,青少年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也要从相应的方面去努力。例如:要面对现实和正视现实,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目标,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仍然要不断进取;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顽强地去实现自己认定正确的目标;培养健康的情绪,保持稳定的、乐观的心境,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要看到光明和有利的一面,决不悲观消沉;培养高尚的情趣。有意识地去接触文学、绘画、音乐等各类艺术,从鉴赏中接受有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要乐于交际,学会交际。在与人相处、交际中学习知识,锻炼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全的性格等。应该指出,性格虽有稳定性,但亦具有可塑性,并不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何况青少年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健全性格的关键时候。要在实践中学习锻炼识别和分析自己性格的能力,巩固好的方面,纠正有缺陷倾向的部分(常见的有自私、自卑、懈怠、孤僻、固执等),塑造自己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良好性格,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