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御作战的工程建筑。亦称“城市防卫工程”。包括地面和地下工程,有指挥、通信工程,地道工事,枪炮阵地,人员掩蔽部等。与人民防空工程和城市基本建设统一规划。大中城市中的高大建筑物和高大建筑物群及其地下设施,战时均可作防御工程用。
城市防御工程chengshi fangyu gongchengcity defense engineering
为进行城市防御作战而构筑的国防工程。亦称城市防卫工程,简称城防工程。城市防御工程是军事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赖以保守城市或利用城市进行防御作战的依托。由指挥通信工程、战斗工事、屯兵掩蔽工事、勤务保障工程、交通工程、伪装工程和障碍物配系等部分组成。分为地面工程和地下工程两类。
最初的城市防御工程是由居民地周围构筑的便于战斗的土、木和石质围墙演化而来的。随着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防御工程成为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城池筑城体系和炮台式要塞等是不同发展时期的典型城市防御工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阵地筑城体系的出现,城市防御工程与城市建设曾出现了分离的趋势。但随着飞机在战争中的普遍运用,特别是导弹和核武器出现以后,具有良好防空袭功能的地下防护工程又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普遍重视。
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城市防御工程,一般修筑成以市区防御工程为核心,以郊区(外围)防御工程为重点,由若干个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支援的防区式环形防御阵地组成的,大纵深、多道带、梯次配置和攻防结合的阵地体系。在城市防御工程体系中,要着重采取防敌空袭的工程措施,对于重要目标,还要努力采取防敌精确制导武器和高破坏性兵器袭击的特殊工程措施;要把那些在城市防御作战中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要点做为设防的重点,将其构筑成坚固的核心阵地;要保障近战、远战和防空兵器均能充分发挥火力;要有效地控制和防护交通枢纽、重要工业区、机场、水源、电源和易产生次生灾害的重要目标;要可靠地控制和封锁敌人可能长驱直入的交通要道;要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保障通信通畅、指挥不间断和部队的机动作战;要利用多种手段对全部防御阵地,特别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要点工程,实施多功能、全方位伪装;要使城市防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应的工程设施相互配套形成整体,从而达到提高城市防御的稳定性、持久性和便于由防御转入进攻的目的。
城市防御工程的建设是城市基本建设的一部分,通常按照军用与民用结合、平时与战时兼顾的原则,与城市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以及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平时只修筑那些对城市防御稳定性有关键性作用、工程又比较艰巨、且平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的少量城防工程。其余均留待临战前或战争开始后改建或紧急抢修。但平时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抢修、改造和平战功能转换预案,并尽可能地做好改建所需的技术、器材和机具等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