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防洪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遵循城市中河流、草地、林地、湖泊的自然规律,充分开发河流、草地、林地、湖泊等的各项生态功能,使其更好地为城市防洪服务的措施。主要措施有:
❶提高天然蓄水体的蓄水容量。主要是提高土壤、水系、草地和植被的蓄水容量,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草地和植被的面积和丰度,降低这些地区受洪灾影响的危险程度。
❷城市河流岸线设计。岸线是维系河流基本形态的自然线形,通常指水位状况下河槽的水迹线,自然河流岸线多是蜿蜒曲折的,其形态有浅滩,深潭,形式各异,岸线区域是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能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空间,对增加动植物物种种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等均有很强的作用,同时也是人水相亲的自然滨水场所。
❸城市河流防洪堤线设计。堤线及防洪线,是指在设定防洪标准下确保河道能够安全行洪的河口控制线。在防洪安全上,堤线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根本,是城市河流所承担的一项根本功能,是城市河流平面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生态建设中,堤线不仅承担城市防洪安全的功能,且具有保持自然的动态性与连续性的功能。
❹城市河流生态绿道设计。绿道是指能够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和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线状廊道,广义上是河流绿道,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绿道对于生物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具有重要作用,有防风消浪,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吸附尘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
❺城市河道蓝线设计。蓝线的概念最初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提出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城市水系的保护与管理,保障城市输水供水,防洪防涝和通航安全,以及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在传统的治河理念中,人们往往忽视蓝线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张,土地开发利用与河流地域保护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界定蓝线的范围对于河流的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保护意义。河道蓝线的编制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不仅要考虑河道行洪,排涝,航运等功能,还应考虑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河道蓝线编制应以人为本,追求人与水和谐相处,保持自然河道所具有的地方特色,与城市发展总体思路相一致,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相统一,使水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使河道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达到较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