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深入剖析流域水质水量的客观现实,正确揭示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并明确其解决途径,体现和反映社会经济对水资源的新要求,从国土治理、维护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的高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流域水资源工程建设的良性循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规划,为流域经济建设和宏观决策、为流域内外水资源工程建设和管理以及分区功能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是水功能区划分和污染总量控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污染,而防治水污染的总原则是水功能区的划分和污染总量的控制。不同的功能对水的类别有不同的要求,对水功能区的科学划分,能减少污水处理量,并相应降低处理级别的要求。在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水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水资源总量和流量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并监测排污量,以保证规划的环境用水可以具备自净能力,其中确保饮用水合格是保障水资源供应的重中之重,不但要保证供水水源地不受污染,还要在经江河输送后、入自来水厂之前进行监测,确保给自来水厂提供合格水源。
水功能区划分的一般原则。
❶以流域为整体,结合使用要求和保护目标来确定。
❷对支流功能不仅要考虑本河流的使用要求和保护目标,而且要考虑对干流的污染和影响。
❸对河流城区段充分注意混合过程段、充分混合段和自净过程段功能的差异性。
❹对河流城区段的现状功能及使用要求的合理性作科学分析,用效益分析和最优化方法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水域功能分类。
❺水域功能的划分既考虑使用要求和发展规划,又必须考虑实现功能标准的技术、经济可能性,过严的功能分类不仅难以做到,而且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但水域功能的划分,一般不应低于现状功能。
❻水域功能的划分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应当与本地区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而逐渐严格。
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本要求。
❶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增长紧密结合,体现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既要尽可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❷研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不同供水对象拟定合理的供水保证程度。
❸特别关注非工程措施规划,研究建立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制。
❹引用新的基础资料,充分利用已有的规划与研究成果,根据近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思路,重视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经过科学论证、经济分析和环境评价,形成科技含量高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新成果,保证规划的先进性与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