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塘生态修复
通过生态技术措施,对退化或损坏的城市水塘恢复到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服务功能的过程。城市水塘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城市水塘对于城市的环境调节,资源供应,灾害防治以及人居环境的美化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塘资源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城市水塘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口剧增,快速城市化使水塘面积急剧减少,城市中心填湖现象屡屡发生,水塘被改造为建设用地,削弱了水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水塘生境呈现严重的破碎化,形成分布不均,小面积孤岛斑块。
城市水塘生态修复原则是:
❶可行性原则。即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
❷优先性原则。即恢复项目须有针对性,优先恢复稀缺水塘和濒临灭绝物种的生物栖息地。
❸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对被恢复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论证,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尽力做到在最小风险,最小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效益,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应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❹连续性和整体性原则。城市中的水系廊道是城市内外水塘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是联系市内自然栖息地斑块与市郊自然基质间的生物廊道。在城市水塘修复中,维护和利用城市的水系廊道,保持其连续性,是维持和恢复城市中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主要措施。
❺乡土原则。城市水塘修复和景观建设需要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
❻美学原则。包括最大绿色原则和健康原则,体现在水塘的清洁性、独特性、愉悦性、可观赏性等方面。
城市水塘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增加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恢复水塘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恢复水塘的水文条件,改善水塘的水环境质量。修复技术包括: 物种选育和培植技术,物种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种群动态调控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群落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群落演替控制与修复技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修复技术和生境修复技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水塘面积,并对水塘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等措施修复水塘基底,通过水塘基底改造,水塘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清淤等技术修复水塘基底,通过水塘水状况修复和水塘土壤修复等手段修复,改善水塘水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