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城市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的基本意义是指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改变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过程。但是,城市化的历史并不等于城市发展史,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开始的。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工业化是城市化的 “发动机”。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劳动等要素集中到一定的程度,而这种集中过程恰恰是通常所说的城市化; 另一方面,没有城市化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业化,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功能决定的。首先是外部经济效益,其次是聚型经济效益,最后是大市场的吸引力。
从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的趋势来看,有如下趋势:
(1) 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然而人均收入的高低与城市化程度并不一定相关联。
(2) 这些人口迅速地大量集中于大城市。
(3) 贫穷国家的城市虽然按其绝对量与过去对比已经相当庞大,然而人口仍然以充分速度增长着。
寻找城市扩大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城市化问题对策的关键。城市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1) 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地区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
(2) 净流入城市的移民,城市中迁入人口超出迁出人口的数目。
(3) 城市行政区划的扩大。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抑制城市人口增长应从抑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社会增长两方面着手,前一方面必须控制城市育龄人口的生育,后一方面则必须控制人口的社会性流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是间接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致力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常办法是限制城市工资率上升或对农产品价格实行补贴,以提高农业收入。但是差距不可能一下子拉平,而且决定移民的经济收入因素并非惟一因素,还包括着教育、文化、娱乐、卫生等各种社会因素。
从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看,要从根本上缓和城市人口问题,就必须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的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农村的多余劳力,才能使农民留在农村安居乐业。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大力建设小城镇正是这样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