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垄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垄栽ridge culture

在低洼地区或水田地带起垄种植果树的一种方式。中国南部沿江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可以栽种各种果树。但往往因地下水位高, 耕作层浅, 不利于根系生长而易早衰。为使果树能正常生长, 采用深沟高畦, 培高植穴, 降低水位等方法, 以延长果树寿命。中国广东省的珠江下游, 在宋代初年(公元10世纪), 即有在堤围内筑“小基”种植果树的记载。明代珠江和韩江三角洲, 改稻田种荔枝、龙眼、柑橘等果树。据《顺德县志》(1585年)载:“堑员三郭为圃, 名曰基, 以树果木”,即有开沟培土成圃, 然后起墩种植的记载。《广东新语》(1900年)“在低地种荔枝, 则钊沟起墩, 防水浸”的记述, 至今仍可见其遗迹。韩江下游,在明末清初(16世纪),已有连片垄栽柑橘, 后逐渐演变为潮汕地区水田柑橘传统栽培的方法。福建省沿海创造客上培高墩,加深排水渠道等果树垄栽方法。因地势和耕作习惯不同,垄栽方式各有特点。
深沟蓄水式 水位较高, 常年有内涝的水田区或低洼地, 即使在园区外挖排水沟, 均不能保证园区内不积水,需采用行间掘沟蓄水,培高畦面进行种植。沟深80~100厘米,常年积水25~35厘米, 超过40~50厘米时, 则需设法排水, 降低水位。园区内水沟, 顺行向开挖, 深30~50厘米, 与行向垂直, 导向小区周围的排水干渠,一般单行栽植, 畦面3.5米, 1行1支沟;如双行栽植,畦面6~7米, 2行中加开1旱沟, 以利排水和田间管理。此种垄栽方式使土壤湿润, 果树生长快, 结果早, 但易发生缺氧烂根, 树势易早衰, 故10年左右即与水稻轮栽。
旱沟低畦式 在水位较低而土质疏松的水田区,将畦面修成龟背形, 每行开一浅沟, 平时不积水, 旱时引水灌溉后即排去。管理如旱地果园, 省工。但根系较浅,多雨季节会积水,能影响产量和树的寿命。故在盛果期后,常改成2行1畦, 畦间开深沟降低水位,并用客土扩大根系营养面积。
筑墩培畦式 低洼地或海涂,地下水矿化度高,建园前必须先挖好深沟, 降低地下水位,并引入灌溉水,多次冲洗盐碱, 至耕作层含盐量降至0.1%以下后栽树。栽时,先掘取邻近生长杂草的疏松表土堆筑土墩,定植穴多施有机肥料, 并逐年用客土培墩成畦, 加深排水渠道。换上起墩颇费工, 但可利用不宜种植水稻的土坳和海涂地。
三级排灌式 不能自流灌溉的水田区, 在20世纪70年代, 广泛改用三级排灌式垄栽, 即把园地分成小区,区间挖好迂迴灌水渠, 引水入园, 渗透湿润后,即流入排水沟。果园畦间、行间, 都开有宽50厘米、深30厘米的浅沟, 以利排除雨水。园区灌溉渠, 一般宽60厘米、深50厘米。排水沟则深1米以上, 并能流入河渠(见图), 三级灌溉式, 要求开放水闸后能自流灌溉; 任何时候又都能排干园区渍水, 是中国南部果区较先进的垄栽方式。

垄栽果树三级排灌示意图


垄栽苗木多采用无主根的高压条苗木。嫁接苗则先折曲主根, 下面垫以瓦片, 以防止主根深入心土而造成烂根。自推广三级排灌系统增加排水机械设备后,水位降低, 加厚了耕作层, 苗木一般只剪短主根, 促使分生侧根, 垄栽果树寿命有所延长。
台田 北方落叶果树都用台田,一般台田宽6~20米, 栽果树1~3行, 依地下水位高低和雨季积涝程度而定。沟深80~100厘米, 顺行向,通往栽植小区的四周排水支渠,支渠深100~150厘米, 引水排向干渠,然后通向园外, 每年秋后, 清淤一次, 将因雨水冲入沟内的园土、落叶等, 覆盖于树干周围及树冠下, 以免根系裸露, 影响果树生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