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垄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垄断lǒngduàn

它的本义是说商人登高探望,以求易于获取高利的货物,进行交易。最初见于《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后来逐渐引申为把持和独占。在讲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时,借用了这个词。近代西方经济学中的“monopoly”一词译为“垄断”,就是从《孟子》书中借用来的。

垄断lǒngduàn

把持和独占
 △ ~行业|~经营。
【同】操纵

垄断lǒngduàn

〈动〉把持,独占:垄断市场│垄断地位。
【同义】把持│操纵│独占。
【反义】分散│瓜分│竞争。

垄断

“垄断”意为 “把持”、“独占”。在商业行为中,就是 “操纵市场”的意思。
这个意义是怎么来的呢?
“垄”,亦作 “垅”,指田埂。田埂分开田,犹田之墙,比田高,故 “垄”又指高地。高而不相连属的土墩子便叫做 “垄断”( 高而不相连属,中间好像 “断”了) 。
《孟子·公孙丑下》说,有一个人在集市做交易的时候, “必求垄断而登之”,以求易于获取高利的货物进行交易。那个人一定要登上 “垄断”,上下左右观望,以求看清在交易中怎样占到便宜。由此,后世 “垄断”一语便引申出把持、独占的意义。

垄断lǒng duàn

动词。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引申为把持或独占,用于贬义。
【例】不少的干部是站在民众之上,而不是站在民众之中,他们是以人民的上司自居,而不是以人民的勤务员自任; 他们是越权垄断包办一切,而没有尽到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刘少奇《克服困难,准备反攻,为战后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

垄断

(同)把持
(反)竞争

垄断lǒng duànмонопóлия

垄断←→竞争lǒng duàn ← → jìng zhēng

垄断:原为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独占和把持。
竞争:与别人争胜。
【例】 那人笑道:“这几天疲弱下来的原因,我打听出来了,是衡阳来了一批货,这里垄断的坐庄商家,要煞一煞价钱,故意把烟价连跌两天。(张恨水:《魍魉世界》) 另一方面,由于现有企业规模宏大,开办能同它竞争的新企业会遇到困难,从而使竞争受到阻碍。(于光远苏星主编:《政治经济学》)

垄断lǒng duàn

〖动词〗
把持,独占(1)。《尊经阁记》: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掩饰奸邪的思想和盗贼的行径,追逐世俗,垄断利益。

把持

把持

霸持 揽摄 揽持
把持和独占:垄断 雄占
把持政权:操权 专政 擅政 颛政 专制
 把持国政:专国 擅国 颛国
 把持朝政:专朝 擅朝
把持兵权:专兵 颛兵
包揽,把持:积揽
越分把持:僭持
严密控制把持:钳固
广泛把持:横霸
(独占位置、权力等,不让别人参与:把持)

另见:专断 独断 独掌 操纵 控制

☚ 掌握1   独揽 ☛

垄断Monopoly

一种企业合并组织。在这种组织内,一个公司控制着某一行业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严格说来,美国没有垄断组织,因为多数所谓垄断行业都有两家或几家大公司。这种组织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少数制造商对市场的控制。然而,从生产、劳资关系、销售、价格、广告、分配等经济方面来考虑,垄断的状况可以说是存在的。存在垄断状况的重要行业有汽车工业、制铝工业、卷烟业、电影业、电子工业、电话业、电报业和石油工业。垄断组织的形式有合伙经营、托拉斯、控股公司和连锁董事会等。

垄断

垄断longduan

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经济组织独占生产和市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实行的一种联合。又译独占。它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最本质的经济特征。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垄断,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不断地扩大资本。同时,在竞争中大企业吞并和排挤中小企业,造成生产集中。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个部门已被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阶段,必然会形成垄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尽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都存在尖锐和激烈的竞争。垄断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更加激化。垄断资本已无法驾驭它所造成的巨大生产力,这就为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制度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并提供了强大动力。

☚ 生产集中   垄断资本 ☛

垄断

又称“独占”。指帝国主义国家中,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的联合,控制某种(些)商品的大部分生产和销售以获得垄断利润。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引起垄断。垄断代替自由竞争,但不可能消灭竞争,反而使竞争具有更加残酷和尖锐的性质。

垄断

泛指操纵和独占。如:垄断集团,军火贸易被少数几家公司垄断了。

垄断

垄断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垄断是指对市场的控制,它使控制者有可能获得高于正常盈利水平的垄断收益。垄断的存在会大大降低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效率,使整个经济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垄断可分为垄断状态和垄断行为两个层面。具有垄断状态是产生垄断行为的条件,但具有垄断状态并不一定就会有垄断行为。所以,当我们说垄断时所关注的主要是垄断行为。在一些行业,如电信、供电、供水等行业中,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收益,即存在着规模经济。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特别容易形成垄断,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垄断。而一旦某个公司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实现了规模经济,有了垄断优势,就可能并且易于实施垄断行为,阻碍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因为新进入该行业的公司由于生产达不到一定的规模,成本会远远高于大公司,难以与大公司展开竞争。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垄断者凭借自身的垄断优势,往往使产品的价格和产出水平偏离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从而影响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经济的作用,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此,需要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生产或对市场垄断进行管制来达到一个更有效率的产出。
垄断的出现,或者说竞争的减弱,从长期来看,必然引起价格上涨和产量减少。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没有外部竞争的压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效率会下降。同时,垄断者为了维持较高的垄断价格,常常限制产量,这使消费者处于受损的地位。另外,垄断价格是一种扭曲的市场价格,它给稀缺资源的流动以错误的信号,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垄断会降低经济效率、妨碍创新、产生压迫与剥削、损害社会大众的利益。效率下降、创新迟缓,将阻碍经济增长;压迫与剥削、大众利益受损,将导致社会不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本身无力消除垄断,自由竞争本身孕育着垄断。要消除垄断,保护竞争,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得到解决,从而需要政府的管理。

☚ 乌托邦   外部效应 ☛

垄断

垄断

1.垄断的形成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基本完成于20世纪初。当时,电力和内燃机等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又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之发生的巨大矛盾,使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这些都促使生产和资本加速地集中,并逐渐使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垄断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开始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遵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
垄断是从生产集中产生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直存在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这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不断涌现出各种大型的高效率的机器设备。这既为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也对大生产提出了要求,因为这些技术装备只有在大企业中才能加以推广和利用。另一方面,除追逐利润外,自由竞争也在迫使资本家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以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竞争的一般趋势总是大企业战胜小企业,大资本吞食或控制小资本。因此,伴随着生产扩大而来的必然是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资本主义生产扩大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生产不断集中的过程。而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所谓垄断,是把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极少数大资本家,为了规定垄断价格、控制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达成协议而实现同盟和联合。
垄断只有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经过漫长的过程达到很高程度时才会产生,因为只有这时才具备了垄断的条件和必要性:(1)当一个部门的生产和资本已经高度集中时,就会使竞争遇到严重的困难和阻碍。这时,不但这些部门原有的许多中小企业已很难与少数大企业进行较量,从而不得不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而且还会使新的企业很难建立和挤入这些部门。(2)由于企业规模空前扩大,除了使竞争更加困难之外,还增大了竞争的破坏性和危险性。少数大企业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常常互相让步,暂时妥协,达成一定的协议来共同瓜分市场和原料来源。同时,由于大企业的数目很少,它们之间达成妥协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了(3)由于大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般都大大高于中小企业,再加上攫取更大利润的贪欲,使这些企业决不会满足于资本的平均利润和一般的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操纵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来赚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
2.垄断组织的基本形式
垄断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垄断的组织形式在各个国家和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比较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如下几种:
(1)卡特尔。这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所建立的垄断联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仍然是各自独立的,它们经过协议来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的产量和各自占有的份额,规定统一的标准价格,等等。这种垄断形式在过去的德国最为流行,所以德国曾被称为卡特尔的国家。
(2)辛迪加。也是同一生产部门资本主义企业之间建立的垄断联盟。它与卡特尔的不同之处在于,参加辛迪加的企业签有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因此,参加辛迪加的企业虽然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是独立的,但在商业上却已失去了独立性,它们的产品销售和原料采购都按事先协定的份额由辛迪加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来统一办理。这使辛迪加较之卡特尔更为稳定,因为参加辛迪加的企业之间结合得更为紧密了,各自又与市场脱离了直接的联系,一旦参加了辛迪加就很难退出。这种垄断形式过去最流行的地区是法国。
(3)托拉斯。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垄断形式。它是由许多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组成的大垄断企业。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都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成了联合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托拉斯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由董事会来进行统一的经营和管理。美国一直是托拉斯最为流行的国家。
(4)康采恩。是出现较晚但更为复杂的一种垄断形式。它是以一两个实力雄厚的垄断企业(有的是大工业企业,有的是大银行)为核心,把许多不同部门的企业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企业集团。核心企业通过收买股票、人事参与和财务控制等等办法把参加康采恩的其他企业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它的产生说明,垄断已经突破了生产部门的界限,无论就其深度或广度来说,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康采恩也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
企业联合起来实行垄断的目的是要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而获取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组织攫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是它所规定的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就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所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垄断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一般情况下,垄断组织在出售自己的商品时实行垄断高价,即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组织在收购非垄断组织所生产的原材料时实行垄断低价,即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这两种价格之所以能够实行并长期维持,是因为垄断组织控制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妨碍了自由竞争,使社会范围内的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组织的再分配。

☚ 股份公司、股息和股票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垄断Monopoly

又叫“独占”。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起来,控制和操纵市场的行为。垄断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本质特征。垄断资本通过对生产、市场、价格等的控制与操纵,攫取大大高于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竞争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垄断一经形成,便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作用。但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垄断Monopoly

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的行为。一般会导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产量以及社会福利的损失。

垄断

又称“完全垄断”、“垄断市场”、“独占市场”。与完全竞争相反的、完全排斥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如果只有唯一的一个卖方,但有许多买方,称为“卖方垄断”;如果只有唯一的一个买方,但有许多卖方,称为“买方垄断”;如果只有一个卖方,而且只有一个买方,称为“双边垄断”。一般情况下,垄断常单指卖方垄断。垄断的主要特征: (1) 卖方垄断企业的产品独特,很难找到替代品。(2) 存在市场势力。卖方垄断企业具有控制产品价格和产量的能力。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卖方垄断市场一般具有较低的产量和较高的价格,企业产品的定价高于边际成本,会产生垄断利润,往往导致社会经济福利和效率的损失。(3) 存在着新企业进入的障碍。一种进入障碍主要是由政府干预形成的,即存在行政壁垒,如完全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垄断,或由政府授予私人企业对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独家经营的专营权等;另一种进入障碍主要是由于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原因形成的,如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点,而市场需求又只适合一个企业存在,这便形成自然垄断。完全垄断只是一种理论抽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少见,但对完全垄断的分析具有基础性的理论意义。

垄断

也称独占。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联合起来独占某种商品的生产和市场。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也是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心然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使少数大企业在共同操纵某些商品或某一部门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容易达成协议。同时,少数大企业为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也有必要互相妥协。这样就形成了垄断。
垄断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终形成。垄断一经形成,垄断组织就控制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主宰,并超越国家范围发展成国际垄断资本。垄断形成后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使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复杂。因此,也使植根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上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垄断

垄断Monopoly

也称“独占”。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若干企业的联合独占生产和市场。它们操纵和控制了某一部门或某几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料来源等,以保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是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走向垄断。垄断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垄断超出了国内范围,出现了国际垄断。垄断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也没有消灭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尖锐化。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质变。

☚ 帝国主义   金融资本 ☛
垄断

垄断Monopoly

一种商品的产销量完全由一个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在垄断市场上,这种商品没有一种现成的替代品,商品的价格完全由垄断者决定,垄断者可以根据最大利润原则选择最有利的价格和产量。垄断又被叫做完全垄断或纯粹垄断。纯粹垄断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多见。产生垄断的原因是: (1) 对关键性原料的独家占有,专门的生产技术知识也由独家占有。(2) 拥有一种产品或加工过程的专利权,在其有效期内其他人不能进行生产。(3) 政府颁发的特许权,允许独家经营,以排除例如外国厂商的竞争。(4) 一个行业的技术设备非常庞大,如需充分发挥其效能只要一家厂商就够了。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一家厂商控制了生产,它的供给增加,价格下降,需求就会增加; 它的供给减少,价格上升,需求也会减少。供给影响着价格,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这时厂商独家定价,它要在高价少销与低价多销之间作出抉择,它所决定的价格就是产品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只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卖价仍然与平均收益相等,因此需求曲线仍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为一条线。但是,这时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价格就会下降,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是下降的,且边际收益一定小于平均收益。因此,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而且边际收益曲线一定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面。可以用图来说明完全垄断下的厂商均衡。在完全垄断下,仍然由MR=MC决定产量为OM,由需求曲线决定这时的价格为ON,总收益为OMGN,总成本为OMFK,总收益大于总成本,KFGN为超额利润,也称为垄断利润,价格ON称为垄断价格。完全垄断是一家独占,其他厂商无法加入这一行业。其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是同样的,均衡的条件都是MR=MC,而且两种情况下都存在着超额的垄断利润。

☚ 不完全竞争   IS—LM曲线 ☛
垄断

垄断monopoly

亦称卖方垄断。垄断指这样一种状态:在某一市场上只存在一个厂商,这一厂商在这个市场上拥有绝对的权力,控制该市场的全部供给,从而能决定价格和销售数量。而且该厂商还控制着所有有关市场与价格的信息。垄断从分配的角度来看是垄断者得到了全部利益而消费者一无所获。在各种类型的市场中,垄断市场一般被认为是效率最低的市场,阻碍了技术进步。但是,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垄断厂商资金雄厚,可以从事革新生产技术的长期研究。

☚ 不完全竞争   垄断利润 ☛

垄断

垄断monopoly

参见“微观经济学”同名条。

☚ 垄断竞争   自然垄断 ☛
垄断

垄断

❶亦称“独占”。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流通,通过制订垄断价格、操纵产品销售市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它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最本质的经济特征。垄断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垄断形成的过程是: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垄断的产生,一方面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减弱了技术进步的动因,甚至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垄断作为一种排斥竞争的社会经济现象,早在封建社会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就已产生。但它与帝国主义时期主要依靠经济力量来实现的垄断不同,它是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强制实现的。
❷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是由少数厂商控制着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的市场类型。这些厂商对该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有充分的市场控制力,可以通过限制产量或提高价格的方式获得超额利润。产生垄断的原因被认为是由于厂商之间的产品存在差异而不能相互替代。只有唯一的供应者的市场称为完全垄断市场。其商品或劳务没有直接的替代物,任何其他供应者无法进入该市场,因此该厂商对其产品或劳务有完全的市场控制力,可获得长期的垄断利润。完全垄断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中通常存在的是少数厂商控制产量或价格这种近似于完全垄断或不完全竞争的情形。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产量下降,品种单一,成本提高,而且由于缺乏竞争而使社会经济效率下降,资源得不到最佳配置。所以垄断在消费者和社会利益的满足方面均不如完全竞争。因而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大公司的垄断。一些主张混合经济的经济学家则认为,竞争有时也会带来浪费和低效率,造成市场失败,而垄断则可以通过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的合理分配来节约生产能力,减少浪费,达到更高程度的规模经济,并认为垄断企业的不良行为可以通过政府限定价格和规定商品、劳务标准等方法来加以管理,因而主张实行管理垄断。垄断还可根据垄断企业的多少分为完全垄断 (一家独占)、双头垄断 (两家操纵) 和寡头垄断 (少数大公司操纵)。

☚ 资本原始积累   垄断组织 ☛

垄断

monopolizing


垄断

monopoly

垄断

monopolize;monopoly
独家买主~monopsony/权力~monopoly of force /核~ nuclear monopoly/~寡头oligarch /~市场monopolize (or corner) the market/~行业monopoly industry/~集团monopoly group/~价格monopoly price/~利润monopolist profits/~性购买monopsony/~优势monopolistic advantage/~资本monopoly capital/~资本集团monopolycapitalist group/~资本主义monopoly capitalism/~资产阶级monopoly capitalist clas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