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垂帘听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电影剧本。李翰祥、杨村彬编剧。1982年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香港新昆仑影业公司联合摄制。描写咸丰皇帝避居承德直至病逝,慈禧勾结恭亲王发动宫廷政变,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或杀或拘,开始垂帘听政,实现了她对中国长达48年的统治。影片再现了咸丰丧仪及同治帝登基大典等盛大场面。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特别奖。 ☚ 不该发生的故事 大桥下面 ☛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女后或太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以示 “男女有别”,称 “垂帘听政”。 ☚ 参录尚书事 陈留王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垂帘听政 【出处】:《旧唐书·高宗纪下》:“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故事】:上官仪是贞观进士,很得唐太宗的信任。唐太宗写了文章都要请他看看。太宗死后高宗继位,有一次为唐高宗草拟诏书,文中有得罪武则天的话,武则天对他就不满意了,正好这时有人告发他与废掉的太子李忠谋反,武则天就抓住这一点把柄把上官仪处死了。上官仪死后,高宗每天上朝,武则天就在高帝后面听。怎么听呢:就用一幅幕帘垂挂起来,上朝的官员看不到她,但所说的话她都听到。政事不论大小,她都一一知道了。当时就有人说她是‘二圣’。 【意思】:指封建时代女后临朝处理国家大事。垂帘:封建时代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起来。听政:干预政事。 【古例】:宋·邵伯温《闻见录》:“吕文清为相,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宋史·高宗本纪一》:“皇后又遣兄子卫尉少卿孟忠厚持手书遗帝。皇后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 封建时代在特殊情况下,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叫“垂帘”。 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由妇女执掌大权,从汉高祖刘邦的吕皇后就开始了。不过那时还没有“垂帘听政”这个名称。历史学家司马迁从实际出发,像给皇帝写“本纪”一样,也为这位吕后写了“吕后本纪”。 “听政”最早见于《国语·邵公谏弥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显然,“听”就是处理、决定之意,“政”即政事。 “垂帘”这个名称,是从唐朝武则天开始的。《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武则天)……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每当唐高宗上朝视事,武则天就在前面挂个稀稀的竹帘,坐在皇帝宝座的后面,朝政事无巨细,皆由她裁决,皇帝只是充个样子。 到了现代,“垂帘听政”已泛化为幕后操纵或没有名分者对政策起决策作用的行为。 垂帘听政泛指后妃临朝管理政事。《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 “翌日,郭威帅百官请太后临朝,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chuílián-tīngzhèng封建时代在特殊情况下,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叫“垂帘”。 垂帘听政放下帘子临朝听政。泛指太后幕后操纵朝政。也作“垂帘”。唐高宗时,西台侍郎上官仪因触犯皇后武则天而被处死,武则天从此把持了朝政大权。高宗每次上朝时,她都用一张帘子挡住身体,坐在高宗身后听政。武则天不仅熟知朝中之事,而且亲自干预,大臣们对她非常惧怕。(见《旧唐书·高宗纪》) 执政 执政秉政 柄政 即政 任政 持政 听政 莅政 莅正 当政 践政 践涖 当路 当世 秉鞭 秉钧(~持轴) 持钧 执命 登场 上台 另见:掌握 政权 ☚ 掌国权 为政 ☛ 处理政务 处理政务理务 应务 省事 省治 营治 听览 ☚ 处理事情 处理方法 ☛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封建时代在特殊情况下,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在会见大臣和处理政事时,殿上用帘子遮隔,叫 “垂帘”。清咸丰十一年 (1861),慈禧太后在北京发动政变,杀逐顾命八大臣,与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性懦弱,权柄操于慈禧之手。清制垂帘有召见和引见两种仪规。召见内外臣工,地点在养心殿东暖阁,由议政王、御前大臣之中轮流选派一人,将召见人员带领进见,两宫皇太后垂帘,皇帝同在。京外官员引见,地点在养心殿明殿。同治十二年 (1873),归政同治帝。次年,同治帝死,光绪帝继位,两宫太后再次听政。光绪七年 (1881),慈禧进药毒死慈安,此后独自听政。光绪十五年,她 “撤帘归政”,但实际上仍操内政外交大权。光绪二十四年,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慈禧又行 “训政”。慈禧是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 ☚ 八大臣顾命 慈禧观剧 ☛ 垂帘听政太后掌握朝政称为“垂帘听政”。1861年8月慈禧太后等发动“祺祥政变”,推翻顾命八大臣,始与慈安太后共同听政,实权在慈禧手中。1889年光绪成年,表面上“撤帘归政”,实际上内政外交大权仍由慈禧操纵。1898年9月,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再次临朝听政。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g zhèngattend to state affairs; [of an empress or empress dowager] hold court from behind a screen 垂帘听政chui lian ting zheng(of an empress) attend to court affairs from behind a screen 垂帘听政chui lian ting zhengattend to court affairs from behind a screen (usually of an empress or mother queen) 垂帘听政(an empress or mother queen)attend to court affairs from behind a screen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ɡ zhènɡ垂帘:指古代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开。指太后或皇后临朝处理国家政事。rule in place of the emperor behind a screen, attend to state affairs, hold court from behind a screen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g zhèng【解义】垂帘:放下帘子。政:政务,指国家的管理。封建时代,太后或皇后临朝管理国家大事,殿上用帘子遮隔着。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g zhèng皇后或太后临朝听政。“垂帘”,御座后挂上帘子。《旧唐书·高宗纪》:“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王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垂帘听政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经常不能上朝理事。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ɡ zhènɡ放下帘子听取政事。旧指皇后或皇太后临朝听政。今也用作泛指。《旧唐书·高宗纪》:“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ɡ zhènɡ【释义】表示皇太后临朝执政。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g zhèng垂帘:放下帘子。《旧唐书·高宗纪》记载,唐高宗每次上朝时,要在御座后垂挂帘子,太后武则天坐在后面听政,干预政事。后用以指女后掌握朝政。 垂帘听政chuílián-tīngzhèng垂帘:放下帘子。封建时代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垂帘遮隔。指太后、皇后临朝处理国政。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ɡ zhènɡ垂下帘子处理政务。唐高宗上朝,武则天总在御座后垂挂帘子处理和干预朝政。见《旧唐书·高宗纪》。后因以指女后执政。也作“垂帘听决”。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ɡ zhènɡ原指君主专制时代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竹帘遮隔,不让臣下看到她们的面貌。现用来比喻已经下台的人还在幕后指挥。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ɡ zhènɡ【解义】 垂帘:放下帘子。政:政务,指国家的管理。封建时代,太后或皇后临朝管理国家大事,殿上用帘子遮隔着。 垂帘听政chui lian ting zheng垂帘:封建时代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隔遮。多指女后辅佐幼主临朝处理政事。 3BK1【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g zhèng《旧唐书·高宗纪》记载,唐高宗李治在朝堂上跟大臣们讨论朝政的时候,御座后挂着帘子,皇后武则天在里面参与决定政事。后来把太后掌握朝政叫“垂帘听政”。听:治事。 垂帘听政chuílián-tīngzhèng〔偏正〕 封建时代太后或皇后参与政事,殿上用帘子隔着。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臣以为,太皇太后为天下计,应该~。”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g zhèng垂帘:太皇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要用帘子遮隔。指女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