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垂体解剖生理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垂体解剖生理 垂体解剖生理垂体是由原始口窝外胚叶向上发展的突起——颅咽管,又称垂体管或Rathke囊,和由第三脑室底部向下发展的漏斗小泡两者结合而成。当蝶骨形成后,颅咽管与原始口窝之间的联系即被隔断。此后,其颅内部分的前壁形成腺垂体的远部和漏斗部,后壁形成中间叶,而漏斗小泡则形成神经垂体的所属各部。 图1 下丘脑与垂体的解剖分区 1. 乳头体 2. 第三脑室 3. 结节漏斗沟 4. 漏斗 5.视上隐窝 6. 结节漏斗沟 7. 鞍膈 8.视交叉 表1 垂体各部及其常用别名 垂体上面为鞍膈,再上面是视交叉、视束和第三脑室底部,鞍膈在鞍膈孔缘下折,成为包围垂体底面的硬脑膜。视交叉前方为鞍结节,它的前下方为蝶窦之所在。垂体的后方为鞍背,大脑脚及脚间窝就在它的后上方。垂体两侧为海绵窦,有颈内动脉,第Ⅲ、Ⅳ、Ⅵ颅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第一支眼神经从中穿过。 供应垂体的动脉均发源自颈内动脉。腺垂体由垂体上动脉供血,自颈内动脉即将离开海绵窦处分出,参与形成垂体前叶的垂体门脉系统(图2)。垂体后叶由垂体下动脉供血,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出,不参与形成门脉系统。在门脉血管的血液流经次级毛细血管丛时,在此则以毛细血管开放的方式与腺体的上皮细胞直接接触,以后又汇集成血窦,引流入海绵窦、鞍膈和蝶骨中的静脉,或经垂体柄周围的许多细小静脉,引流入基底静脉。由中间叶和神经垂体血流汇集而成的静脉,也引流入海绵窦。 图2 脑下垂体门脉系统的组成及分布 1.垂体前上动脉 2.初级毛细血管丛 3.柱状动脉4.长门脉血管 5. 次级毛细血管 6. 静脉窦 7. 上皮细胞 8. 垂体下动脉 9. 毛细血管 10. 短门静脉 11.丘脑下部垂体束纤维 12. 垂体柄 13. 垂体后上动脉 腺垂体由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支配,前者为颈上交感神经节的纤维随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后者来自岩浅大神经。其功能主要是调节血管舒缩,但也有神经纤维末端与腺体细胞直接接触的现象。神经垂体也有交感神经纤维支配,但是否还有副交感神经支配则不够明确。 腺垂体的组织结构: 前叶由排列成索状或团块的上皮细胞即腺体细胞组成。有的地方连结成网,网眼中有血窦,周围常有少量的网状纤维包围着。根据细胞胞浆颗粒对染色剂,特别是对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反应不同,可区分出三种细胞,即: ❶嗜酸细胞(α-细胞),胞浆颗粒呈红色,在整个前叶中占36.8%; ❷嗜碱细胞 (β-细胞),胞浆颗粒呈深紫色,占10.9%。这两种细胞合称嗜色性细胞。 ❸难染色性细胞,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出胞浆中有被染色的颗粒,这种细胞占52.2%。现今,通过一系列新的特殊染色、抗激素抗体免疫法等,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的研究,从表2中所列出的分布已可说明,对上述三种细胞的认识,较诸往昔更加精细。除表2中所示各项以外,目前至少已能从垂体腺瘤病例和动物实验方面,区分出各种细胞分泌的激素,并提出了新的细胞命名(表3)。对此,有几点尚需特别说明。首先是难染色性细胞究竟有无分泌功能。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有的仍然含有直径在150nm以下的胞浆颗粒,有的对染色呈酸性反应,有的呈碱性反应,可能分别分泌GH和PRL及ACTH,由于染色较淡,故将这两种细胞分别称为嗜酸性及嗜碱性难染色性细胞,有的无分泌功能。过去曾认为无分泌功能的难染色性腺瘤,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分泌PRL的肿瘤。大多数Cushi-ng病和少数肢端肥大症患者发生的垂体腺瘤为难染色性腺瘤,也说明这些肿瘤的难染色性细胞是具有分泌功能的。至于有的细胞虽有分泌功能但无颗粒的原因,可能是这种细胞不能将其分泌物质浓缩成为用染色方法可以看出的颗粒,只能以那种苍白、不着色的小泡的形成,将激素送入循环(Catt 1970)。至今还称为无分泌功能的难染色性腺瘤,Schelin (1962)曾发现这种肿瘤的细胞中也存在颗粒,尚有人证明其直径为100nm。Kohler(1969)从组织培养液也发现有LH或(和)TSH出现。然而,实际上仍然存在一种既无胞浆颗粒又无分泌功能的难染色性细胞。这种细胞是否为激素分泌殆尽,或为完全分泌枯竭的表现,抑为Romeis (1940)所指的胚胎发生过程中的未分化的根源细胞则尚难断言。 表2 垂体前叶细胞的染色反应、分布及其胞浆颗粒的平均直径 (通过特殊抗激素抗体免疫法鉴定所得,采自Doniach,I. 1977) * PAS-OG=过碘酸雪夫(Schiff)-橘黄G染色法;PFA-AB-PAS-OG=过甲酸-亚尼林蓝-过碘酸雪夫-橘黄G染色法;GH=生长激素;PRL=生乳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MSH=促黑色素细胞刺激素;FSH=促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TSH=促甲状腺激素。 表3 各种腺垂体细胞按其分泌的激素及按希腊字母的命名 其次,MSH有两种,即α-MSH和β-MSH,在人类几乎只有β-MSH,而α-MSH还不到MSH总量的3%。还有,MSH和ACTH的化学结构很相似,两者又常相随活动,因而推测这两种激素是由一种细胞即β1-细胞分泌的。 腺垂体结节部由所谓“结节细胞”组成,这种细胞胞浆中含有染色浅淡的嗜碱性颗粒。细胞形状不规则,呈纵行排列。此外尚有少数见于前叶的那三种细胞。还可见到由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细胞岛,乃颅咽管的残存组织,鞍上型颅咽管多由此发生。结节部的范围甚小,它的分泌作用很少作过单独研究。人类的中间叶很不发达,只是一个狭窄区域。其中有由嗜碱性细胞组成的几行条素。这种细胞的体积较小,是分泌MSH的细胞之一。这种细胞可侵入垂体后叶。此部其他细胞成分则可能与Rathke裂囊肿的形成有关(见“Rathke裂囊肿”条)。根据放射免疫测定法所测得的正常人血浆中各种腺垂体激素的数值如表4。因为测定的方法不完全相同,且受周围环境、生理状况等条件的影响,估价时须予注意。 表4 正常人血浆中各种腺垂体激素的含量(综合资料)
神经垂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从神经外科专业的角度来看,至少需要明确神经垂体的两个组成部分: ❶下丘脑垂体束。由下丘脑的大细胞神经核——视上核和室旁核,分别发出的无髓鞘神经纤维组成的视上垂体束及室旁垂体束共同组成(图3)。此束贯穿神经垂体各部,当其经过漏斗水平时,纤维密集并呈平行排列,约有69,000条之多,最后分散终止于后叶。此神经束是上述两神经核的分泌物质——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的运送者,而后叶则为这两种激素的贮存处和发放处。 ❷“垂体细胞”。是一种类似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本身并无分泌功能,只起支架的作用。 图3 下丘脑垂体束 ☚ 脑脊液分流术 垂体脓肿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