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

对于培养和选拔干部问题,邓小平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对选拔使用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1979年11月2日,他对选拔接班人就提出了三条标准: 一是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二是大公无私,严守法纪,坚持党性,根绝派性; 三是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心,有胜任工作的业务能力。随着历史条件变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他对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1980年8月 18日,邓小平对选拔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又作了具体说明: “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6页)1995年9月23日,邓小平指出: “中青年干部接班,最重要的是接老同志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起来。我曾经说过,干部不是只要年轻,有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 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 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 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页)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在新时期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从政治方面去考虑,重视政治标准和政治条件。他说: “选拔人,第一是政治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1页)“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1页)这种鲜明的政治立场,构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用人理论的核心,而且不因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更没因为改革的深化,开放的加快所左右。粉碎“四人帮” 后,为了纠正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拨乱反正,邓小平非常关心如何坚决清除领导班子中的闹派、帮派和风派人物,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为此他要求“今后选拔干部要严格。对于那些搞打砸抢的、帮派思想严重的、出卖灵魂陷害同志的、连党的最关紧要的利益都不顾的人,决不能重用。对于看风使舵、找靠山、不讲党的原则的人,也不能轻易信任。”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8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随即提出: “选干部,标准有好多条,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一条是讲党性,不搞派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2页)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能够使中国繁荣富强的路线。拥护它,还是反对它,就成了鉴别各级干部的政治态度的试金石。因为我们选拔干部持何种态度,又决定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能否贯彻与落实。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邓小平更加重视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素质,他说,领导班子 “要选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政治上好的、有马列主义修养的人还是有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5页)邓小平强调要选马克思主义者,关键是他看到: 党的领袖、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关系重大。如果让假马克思主义者,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甚至反马克思主义者掌了权,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衡量干部的德和才,主要看他们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这是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我国各级各类干部任用的具体条件和标准虽不尽相同,但看党性、重实绩、尊民意这几点是相同的。党性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核心,党性不强、思想意识不好的人不能进入领导层,这是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的首要原则。看党性,就是看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水平,看他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忠诚。不仅要看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立场坚定,在事关政治方向、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是否旗帜鲜明,是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看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要看在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能否无条件地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看实绩,就是看干部带领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这也是衡量一个干部能不能担任领导职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强调工作能力,突出实绩,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干部政策的一个基本精神。尊民意,就是要扩大任用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注意社会公论。品德不好、弄虚作假、伸手要官的人,群众不会拥护; 缺乏领导才能、贻误党的事业的人,群众不会赞成。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选拔任用干部,就能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就会涌现出来。
德才兼备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统一体,它既不能割裂,也不能偏废。“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两者缺一不可。在一个优秀干部身上,德与才是兼备的,并且应该统一于他的政绩之中。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开了干部队伍的政治标准和品德要求,那就会失去政治保证; 反过来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要实现党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不可能的。有才无德的人会败坏党的事业,因而不能重用,重用了会后患无穷; 有德无才的人会贻误党的事业,即使用了,也是有其位而不成其事,难当大任。德才是一个干部素质的两个方面,是彼此联系,互相作用,相辅相承的。在不同的干部身上往往表现出矛盾性,或是德高才逊,或是才溢德劣。正因为如此,有人主张 “以德取人”,用 “靠得住” 的好人; 有的人则主张 “唯才是举”,用 “有错误” 的能人,似乎是好人无才,能人缺德。这种把德与才根本对立起来的观点,同邓小平 “德才兼备” 的原则是不相容的。那些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勇于改革,积极负责,团结同志,作风民主,品德优良的领导干部,使周围的人 “见贤思齐”,在他的周围必然激发着一股巨大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也必然孚众望、得人心。那些有德无才的人办事却不成事,有才无德的人只会办坏事,却无什么政绩可言! 因此,政绩突出的干部,其德才肯定是兼备的; 那些平平庸庸,“雁过不留毛,马过不留声”,毫无什么政绩可言的干部,其德才肯定是很差的。

☚ 大胆选拔年轻人当干部   选好接班人是关键 ☛
000006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