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坎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坎井kǎn jǐng浅井,废井。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土宜悲坎井,天怒识雷霆。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井甃 > 坎井 坎井 kǎnjǐng 亦作“埳井”。指淺井、小井。《莊子·秋水》:“子獨不聞夫埳井之鼃乎?”成玄英疏:“埳井猶淺井也。”《後漢書·文苑傳·杜篤》:“彼埳井之潢汙,固不容夫吞舟。”李賢注:“埳井,喻小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濼陽續録一》:“[鬼]或隱入坎井,人過乃徐徐出。”一說,壞井。參閱《荀子·正論》楊倞注引司馬彪語。 坎井浅井。《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之蛙乎?”归有光《项脊轩志》:“人知之者,其谓与~之蛙何异?” 井 井井(~台;水井) 凉潭 鲋蛰之穴 另见:地面 吸取 水 洞穴 ☚ 井 井壁 ☛ 坎井kǎn jǐng坏井,废井。《荀子·正论》:“语曰:浅不可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此之谓也。”杨注:“~~或作壇井。”也作“埳井”。《庄子·秋水》:“子独不闻乎~~之蛙乎。” 坎井 坎井古称 “井渠”。又名 “坎儿井”。新疆特有的灌溉工程。它利用雪水经过山麓漏入砾石层内的伏流或潜水作水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暗渠,或叫横渠,是地下的集水道和输水道,长度不一,最长可达二三十公里。为减少渗漏,有时还用毛毡铺底。二、露出地面的明渠,用以引水灌田。三、竖井,或叫直井、立井。暗渠每隔二三十米需从地面向下凿通一竖井,作为出土口和通风口。各个竖井的深度,依山坡下斜度逐渐减低。暗渠水流近灌区,始经明渠流出地面,灌溉农田。井渠技术初在西汉龙首渠施工中应用,后传入新疆。据十七、十八世纪的《新疆图志》记载,北疆的巴里坤、济木萨、乌鲁木齐、玛纳斯、景化乌苏,南疆的哈密、鄯善、吐鲁番、于田、和田、莎车、疏附、英吉沙尔、皮山一带干旱地区均有坎井;最长的吐鲁番哈拉巴斯曼渠长一百五十里,宽七尺,灌溉田地一万六千九百多亩。据近人王国维《观堂集林·西域井渠考》,井渠技术后经新疆西传至中亚和西南亚地区。 ☚ 镜湖 治河三策 ☛ 坎井an irrigation system of wells connected by underground channels used in Xinjiang;karez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