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膜覆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膜覆盖plastic mulch

将专用塑料薄膜(俗称地膜)贴盖于栽培畦(或垄)表面,促进作物生长的简易覆盖栽培方法,又称“促根栽培”。地膜覆盖有促进种子萌发出土,为作物的根系创造较适宜而又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延长生育期,获得早熟、丰产的效果。
发展简史 20世纪中叶,世界许多技术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栽培蔬菜和其他农作物,如50年代初期美国在夏威夷将塑料薄膜用于地面覆盖;60年代末期又试验用黑色地膜将地面全部覆盖种植棉花。1961年法国在东南部试验地膜覆盖栽培瓜类作物,十年之后,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大约达到2 500公顷,覆盖栽培的作物有厚皮甜瓜、石刁柏、番茄、草莓、莴苣、葡萄等。苏联主要在低温干旱的季节进行地面覆盖,用以提高地温、抑制蒸发。日本的地膜覆盖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5年首先用于草莓生产,1977年地膜覆盖的面积达到20万公顷,在保护地内使用地膜覆盖的面积已占93%,日本地膜覆盖栽培多用于产值高、喜温的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上。1978年,中国从日本引进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并试制地膜和地膜覆盖机具。1979年开始在华北、东北、西北以及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进行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推广,1980年全国蔬菜地膜覆盖栽培面积为2.5万亩,1981年10.7万亩,1985年达到149万亩。1987年发展为424万亩。中国在地膜覆盖的栽培方法、应用范围以及地膜覆盖的作用机理研究方面,也有不少创新和进展,如改良式地膜栽培法,地膜覆盖在轻盐碱地上的应用效果和机理,地膜覆盖在棉花、甘蔗、药材等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等等。今后的研究课题有:❶新型地膜材料和覆盖机具的研制;
❷进一步提高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水平,保证高产稳产:
❸研究克服作物生育失调易发生早衰的措施:
❹解决废旧地膜对农田的污染等。
地膜覆盖的效应·地膜覆盖后,能在一定范围内使作物根际水、气、热、肥等条件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且相对稳定。首先是增温和保墒起主导作用:它能保证直播作物全苗和壮苗;蔬菜育苗移栽后促进根系生长,加快缓苗。地膜覆盖后,可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减少土壤长波辐射,减弱地表面的有效辐射及热损失。如华北地区早春覆盖后的耕作层地温比露地高2~4℃,而高畦又比平畦增温效果好,晴天比阴天作用大。地膜覆盖能有效地阻止土壤水分的蒸发(保墒),使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如天津市春季栽培茄子可节水1/3左右,新疆吐鲁番栽培甜瓜可节水80%以上。其次,由于土壤温、湿度的提高,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物分解。地膜的遮雨作用,避免土壤养分被淋溶流失,所以能提高和保持土壤肥力。地膜有一定的反光作用,能增强植株中、下部光照强度。晴天时能使光照强度增加10.5%,以距地表以上30厘米处最大。在一天当中,地膜的光反射率在上午7~10时增值最大。
地膜的种类和性能 蔬菜生产上常用的地膜是无色透明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地膜,厚0.014±0.003毫米,幅宽450~2 000毫米。每亩如以覆盖70%的面积计算,约需地膜8~10公斤。线型聚乙烯(LLDPE)地膜、低压高密度聚乙烯(HDPE)地膜,以及共混地膜等薄型地膜,具有成本低,强度高的优点,不同颜色的地膜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改善生长条件有不同的作用:如黑色地膜和绿色地膜有明显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乳白色膜的光反射能力较强;银灰色膜有驱避蚜虫的作用等。可控性光降解膜、生物降解地膜等,尚处于研制阶段,尚未用于生产(见表)。

常用地膜的特性与用途表

名 称厚度(mm)特 性用 途
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膜
(LDPE)
0.014±0.003透光性好,地温高,易与土壤紧密贴
着,适应性广泛
适于中国北方地区应用
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膜
(HDPE)
0.006~0.008强度高,柔软性差,不易与土壤表面
贴紧
用于蔬菜等多种作物,不适于沙土
地使用
线型聚乙烯膜
(L-LDPE)
0.005~0.009柔软、耐冲击、耐候性好、强度大、
透明性好。但易粘连
用于蔬菜、棉花等多种作物
黑色膜0.01~0.03透光率在10%以下,增温效果差,灭
草效果好
用于多杂草地区
绿色膜0.015橙红光透过率低用于草莓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
有抑制杂草的作用
银灰色膜0.015~0.02反射紫外光能力强用于蔬菜、棉花、烟草等,有驱避蚜
虫的作用
耐老化长寿膜0.015强度高、不易老化,一般可连续使用
2~3年
用于一次覆盖多茬蔬菜栽培
除草膜0.015每100平方米膜含扑草净8克,单面
析出率为70~80%
用于部分蔬菜、花生、玉米、果、林
等栽培
黑白双面膜0.02黑白两色膜复合而成,白色向上有
反光作用,黑色向下可灭杂草
用于蔬菜等越夏抗热栽培
切口膜(芽得儿)0.015膜上有横向的小切口,呈带状小萝卜、小白菜、菠菜等播种时使用

栽培方式 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是全生育期覆盖。主要的栽培方式有高畦(或高垄)和平畦覆盖两种。还可以与温室、塑料棚、风障畦等配合使用。高畦(或高垄)是地膜覆盖的基本形式,一般畦高10~15厘米。宽60~70厘米,畦面中央比两侧略拱起。畦间相隔40~60厘米。这种畦式早春提高地温的效果好,适合种植瓜类、茄果类、甘蓝类等蔬菜。平畦覆盖地膜的增温效果不如高畦。栽培豆类蔬菜、绿叶菜等多采用直播,可以盖膜后打孔播种。播种要求深浅一致,播量一致,覆土均匀;也可先播种,后盖膜,但要及时检查,当幼苗出土后立即划破地膜(称“放苗”),防止灼伤幼苗。茄果类、甘蓝类、瓜类等蔬菜都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按操作程序的不同,有先移栽后覆盖地膜和先覆盖地膜后栽植幼苗两种。后者效果较好,因定植时地温已经较高,有利于缓苗。栽苗前先在地膜上开定植孔,挖出定植孔下的土后栽苗,再将土覆回。定植孔周围的地膜必须压紧、封严,并略高于畦面。地膜覆盖栽培对蔬菜的幼苗质量无特殊要求。
栽培管理特点 须采用早熟品种。结合整地要一次施足底肥,除了要注意氮、磷、钾的配比外,还要增施迟效性肥料,防止作物生长中、后期脱肥早衰。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20%。作畦整地质量要求严格,翻耕、施基肥、碎土、作畦(垄)、平整畦面(垄面)、镇压、覆地膜、压土封膜等作业最好连续一次完成,以减少土壤水分散失。最好使用地膜覆盖机,可以一次完成上述作业,畦土要求细碎,畦面平整,节省地膜。铺膜前在畦面喷除草剂。铺膜时要拉紧铺平,使地膜紧贴土壤表面,压严压实。地膜覆盖并无防霜效果,应该在终霜后定植菜苗,同时在生长期内的各项管理措施要相应提前进行。

地膜覆盖ground covered with plastic membrane

采用透明薄膜覆盖农作物的保护地栽培。最初多在园艺作物上应用,现在已推广到大田作物。当前,中国多采用聚乙烯透明薄膜,厚度约0.015~0.02 mm,波长为0.3~4 μm的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转变为热能被土壤吸收,土壤受热后以4~100μm的长波辐射发射,但不能穿过透明薄膜。故地膜覆盖可增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养分损失,避免雨水淋溶,防止土壤酸化,有利于保持土壤结构、防止板结。其不利方面是地表增温使植物根群贴近地表分布,在生育后期根系易早衰;地表浇水不便,干湿不匀;易受高温危害,破膜在土中残留会造成污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9: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