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缘政治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

又称地理政治学。地理学与政治学间的边缘学科。习惯认为是关于地理制约国际政治现象的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利用地理因素来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对外战略方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地理对国家和国际政治的影响始于20世纪初。1919年,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推论,假如一个国家,如德国,统治欧亚“中心地带”,将会打破全世界的力量平衡。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和豪斯浩弗等鼓吹“国家有机体”和“大空间经济”的谬论,为纳粹的领土扩张进行辩护。加拿大被视为一个典型的“地缘战略区”。美国地缘政治学家S. B.科恩认为,加拿大具有某种影响全球的特征和作用。1937年,法国地理学家A.西格弗里德指出,加拿大有两种基本资源,一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二是地理位置。长期以来,加拿大政府没有重视用地缘政治学的观点来制定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因此工业发展战略的长期探索并不成功,发展北极地区的计划也缺乏统一规划。但自1940年以来,加拿大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制定了一个防御战略。1987年7月5日的防御白皮书提出,以10艘~12艘核动力潜艇来显示加拿大海军在北极、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存在。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diyuan zhengzhixue

关于政治现象制约于地理条件的虚伪理论。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成。德国拉采尔以地理环境决定论为基础,机械地搬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H·斯宾塞社会有机论的观点,在《政治地理》一书中首次阐述了生存空间的概念。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机体,有其生长、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学说也适用于国家,认为国家总是要占据一定空间,并力图获得更多的空间,力量大的国家将会获取最大的空间,如果空间受到限制,国家将会衰亡。他认为边界不是静止不变的,是随国家的“空间效应”而发展变化的。“地缘政治学”一词是瑞典人R·克伦首创的。他采用生存空间和国家有机体的概念,1917年曾在“作为生命形式的国家”一文中提出一个国家强大必须具备空间广大、能够控制它的所有公民、移动自由等三个条件。豪斯浩弗直接用地缘政治学为纳粹德国的扩张服务,1924年豪斯浩弗指导并建立了慕尼黑地缘政治研究所,并到处奔走演说宣传生存空间观点,并与希特勒频繁接触,成为纳粹的御用学者。豪斯浩弗的基本思想是拉采尔的观点,吸收了麦金德和马汉等人的某些观点,提出以下主张:
❶一个国家经济要自给自足,排除对它国产品的需要。这个观点的含意是经济的自给自足必然需要众多的人口与丰富的资源,而这种人口与资源条件只有扩大空间才能满足,为了获取这种条件必须向弱小国家扩张自己的生存空间。
❷提出“泛区域”概念。他将世界划分为四大泛区域: 一是泛美地区,以美国为中心; 二是泛亚地区,以日本为中心; 三是泛欧地区,以德国为中心; 四是泛俄地区,以苏联为中心。这种观点抛弃了国家疆域,为德国划定了生存空间的“合理”范围。
❸广大的欧—非地带人口稠密,又处于陆权与海权最紧密的地位,将来有可能控制世界。
❹自由疆界概念。这是生存空间的发展。
麦金德提出的 “大陆心脏说”进一步宣扬了生存空间的观点,他认为中亚是欧亚大陆的心脏,谁控制中亚,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并控制边缘地区,从而主宰世界。他将世界划分为 “枢纽地域”、“内新月形地域”、“外新月形地域”三部分。枢纽地域指位于中央的巨大的欧亚腹地。内新月形地域指部分为大陆、部分为海洋的其余欧亚部分。外新月形地域指从南美、南非到大洋洲的广大地区。他认为枢纽国家向边缘扩张,或与边缘国家联合,或将边缘国家据为己有,都将使这一新地域单元向海上扩张,从而取得世界霸权。1919年麦金德在其《民主理想与现实》 一书中将枢纽地域改称为“心地”,并调整了它的范围。他进一步将其论点归纳为三句格言: 控制东欧者控制心地,控制心地者控制世界岛,控制世界岛者控制全世界。
地缘政治学的另一学派为国际区域派。其代表之一是B·M·罗塞特。1967年罗塞特在他的《国际区域和国际系统: 政治生态学研究》一书中通过多变量分析,确定了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体化地域。他首先根据社会、文化的一致性将世界划分为亚洲一非洲、西方集团、拉丁美洲、半发达的拉丁美洲、东欧5个国际区域。然后又根据在联合投票中的对外行动一致性原则,把世界划分为亚—非、布拉柴维尔非洲、共产主义、保守的阿拉伯、伊比利亚、拉丁美洲、西方集团7个国际区域。后来又根据国家间贸易关系确立的政治上的依赖程度,将世界划分为阿拉伯、亚洲、东欧、前英属非洲、前法属非洲、拉丁美洲、西方集团等一致性地域。
50年代以前的地缘政治学从总体上说是错误的,尤其是在纳粹德国扩张过程中起过反动作用,更是人类所不齿的。此时地缘政治学的最大错误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国家的生存发展并不是受空间的制约,而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广阔的空间可为国家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但这并不是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更不能以生存空间为借口为扩张主义作辩护。如果说生存空间、国家有机论是为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的话,那么海、陆、空权理论则主要是为侵略介绍方法。但地缘政治中所提到的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它们虽不能决定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但对各国的发展能起促进或延缓作用,应予以重视。战后地缘政治学变化甚大: 多为具体地研究地缘政治格局,很少公开表示为强权政治服务的迹象; 着力于对国家政治要素差异性、一致性的聚类分析,很少表现出环境决定论的倾向。可见,战后的地缘政治学与战前有不尽相同之处,评价时应区别对待。

☚ 军事地理学   地方志 ☛

地缘政治学

又称“地理政治学”。见“政治学”中的“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西方政治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即所谓政治现象制约于地理条件的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德国的拉采尔以地理环境决定论为基础,从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立场出发,机械地搬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社会有机论的观点,认为国家是一个生物单位,它向邻国扩张领土,争夺空间,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后来成为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的理论基础。


地缘政治学

即“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关于国家政治现象受地理环境制约的理论。目的在于揭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政治进程的影响,为国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寻求理论根据。它脱胎于政治地理学,形成于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初期。瑞典政治学家谢伦最早使用这一名词。起初是研究政治结构中的地理因素,强调政治现象制约于地理条件。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系统地提出“地理环境决定政治生活”的理论后,扩大了这一概念的政治内涵。随后,西方不少学者从地理单一因素出发,分析世界陆地与海洋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国家,特别是大国在世界政局中所处的地位或具有的影响力,引申出各种地缘政治理论并形成各个学派,如美国马汉的“海权论”,英国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美国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论”和德·塞维尔斯基的“飞行员的全球观”等。现代的地缘政治学概念已发生某些变化,据以分析判断的因素包括了构成国力的诸要素,并同战略和外交活动方针交织在一起,成为大国研究全球战略的一种理论依据。参见“地缘政治学战争论”。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又称地理政治学,一种认为政治现象决定于地理条件的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的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拉采尔和豪斯霍费尔、英国的麦金德、瑞典的契论和美国的马翰等。它以地理环境决定论为基础,并吸取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观点,认为国家是一个生物单位,它向邻国扩张领土,争夺空间,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1923——1927年间,豪斯浩佛在其主编的 《地缘政治学杂志》中,提出“大空间经济”理论,认为德国是“工场”,其他国家则是“大日耳曼”的农业原料产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缘政治学成为纳粹德国的官方学术思想,鼓吹要“扩大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成为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和屠杀犹太人的舆论工具,战后,地缘政治学在西欧和美国广泛流传。近年来西方有些学者也习用这一名词,从地理因素观察、分析国际政治现象。

☚ 动态文化   地理环境决定论 ☛
000028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