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模型的制作Dixing moxing de zhizuo
地形模型是小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地理模型之一。它所表示的地形起伏和其他地理事物,比较接近真实,更具有立体感。对加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地表有关的地理事物有重要意义。地形模型的制作一般分三个步骤:
❶在木板上制作底图:首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一幅作为依据的有等高线的平面地图。按照此图大小制作一块与之相同、木质较为坚固、平整而又干透的木板,四周镶上木条边框,利用复写纸复写的办法,把地图的轮廓、等高线、山峰、河流、湖泊、城镇等地理事物画在木板上,作为底图。
❷决定比例尺:包括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前者如果使用现成的有等高线的地图,其比例尺与原图的水平比例尺相同。如果是自行放大或缩小绘制的底图,那么就得通过换算,求出模型底图的水平比例尺。确定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作适当的放大,这样才能突出地形起伏。例如在1/100万的地形模型上,垂直比例尺放大为水平比例尺的10倍(垂直比例尺为1:100 000)。在地面的起伏和海岸的边缘部分,由于夸张,也可把垂直比例尺作少量特殊的放大。
❸塑造地形:塑造地形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很多。一般可有纸浆垫层法、厚纸板垫层法、井泥堆塑法、水泥堆砌法四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纸浆垫层法。准备纸浆时,可收集一些使用过的毛边纸或其他手工制造、容易化开的废纸,去掉的铁屑物,撕成碎块,加些石碱,浸泡在热水中,或用木棒搅,或放锅中煮,使碎纸变成烂纸浆。然后在木板底图上选择有高峰、丘陵或大面积高原的地方,钉上一些小圆钉,目的在于增加模型与木板间的粘附作用。在大面积堆塑的地方,如青藏高原,可用细铅丝把圆钉连接起来。再削一些长短不同的竹签,按各地海拔高度,剪裁其长短。并用胶水分别固定在底图上。之后,用胶水或浆糊与纸浆调和起来,往底图上堆塑。使用高原、山峰、丘陵、平原、盆地等高低地起伏形态尽可能与地形图一致。堆塑完以后,放在背光通风处,使它慢慢阴干。模型阴干后,可使用油漆或油画颜料,参照彩色地形图涂上颜色,各种地名可用字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最后写好地形模型的名称、图例、比例尺等。为了保护模型不受污损,表面可以涂一层透明的清漆。在使用已制作好的地形模型时,也可在其上粘放一些小小的树木、房屋、桥梁、工厂、火车、汽车等物品,以增加真实感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