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壇榭部 > 專名 > 地壇2
地壇2  dìtán

亦稱“方澤壇”。座落於北京之明、清兩代帝王祭地之所。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清代屢經重修。壇形方像地,北向,二成,漢白玉砌築。壇南有皇祇室五間,供奉皇地祇神位;外壝之西有神庫、神厨、祭器庫、樂器庫各五間,再西有宰牲亭,西北有齋宫,壇下四周爲方澤水池。清·吴長元《宸垣識略·郊坰一·方澤壇》:“方澤壇在安定門外北郊,形方,像地。”又“嘉靖十三年二月奉旨,圜丘、方澤今後稱天壇、地壇。”

祭台

祭台

祭坛
祭天地的坛:
祭天的坛:天坛 圜丘 泰坛 太坛
祭土地的坛:地坛 社坛 神丘
祈雨的高台:雩台 雩坛
在北郊祭祀土神的台:阴台
结交拜盟之祭坛:雉坛
供奉神像或祭神的台:神台 神坛 灵场佛台
旧时道家祭祀雷神的祭坛:雷坛
祭水旱之神的坛:雩宗
道教供奉神仙的台:金坛
设有神主以供奉祀的台子:灵席
收取亡灵的台:灵台
墓前的祭台:明堂
丘墓,祭台:灵台

☚ 各种用途的台   高台 ☛

地坛

中国古坛。明清时期祭祀大地的场所。明代永乐皇帝把天、地坛均建在今天坛公园内,明嘉靖九年(1530)才把地坛分开,建在安定门外。地坛是一座用汉白玉砌成的2层方台,方泽坛也称拜台,是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主建筑,占地面积为17689m2,分为上下两层,宏伟宽敞。每层每边都设有8级台阶。坛的南面左右分别雕刻成山形的五岳、五镇石的神座;坛的北面左右各设四海、四渎的神座,有水渠绕坛1周,坛被覆盖黄色琉璃瓦的矮墙环绕,每面都开有棂星门。1937年以后地坛建筑均被毁,目前的现状是1957年修复的。

地坛

地坛

又名方泽坛。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东侧,是封建帝王用以祭祀地神的地方。明初,天地合祭,地点均在天坛。明嘉靖九年 (1530年) 在此另建地坛,才开始天地分祭。内有汉白玉石筑的两层方台,每层高约二米,上层为二十米见方,下层五十三米见方。过去在二层南部左右设有象征五岳五镇五陵的山形石座,北部左右设有象征四海四渎的水形石座。水形座下凿池贮水供祭祀用。台外有两重围墙。坛南有皇祇殿五间,供奉皇地祇神牌位。围墙之西有神库、神厨、祭器库、乐器库各五间,再西有宰牲亭,西北有皇帝来祭祀时居住的斋宫。地坛占地近六十公顷,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9年改为市民公园,现名地坛公园。

☚ 社稷坛   月坛 ☛
地坛

地坛

明、清两代帝王祭地的处所。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 (1530)。坛内有汉白玉筑的两层方台,每层高约两米,上层约二十米见方; 下层五十三米见方。以前曾在二层台南部左右设有象征五岳五镇五陵的山形石座,北部左右各设象征四海四渎的水形石座。水形石座下面凿池贮水,以供祭地之用。台外二重围墙。惜遭严重破坏,现已渐次修复旧观。坛内尚有皇帝前来祭地时斋戒住宿的斋宫,奉放神位的皇穹殿,神厨、神库等建筑。现已辟为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安定门外东侧。近年来北京常在此举办春节庙会。

方 泽 坛

☚ 日坛   月坛 ☛
地坛

地坛

位于安定门外路东。又名方泽坛。明嘉靖九年(1530)建。清代多次修葺。为明清帝王祭祀地神处,占地约60公顷。坛北向,汉白玉石筑成,高二层,每层高约2米,下层53米见方,上层20米见方,下层设有安放五岳、五镇、五陵、四海、四渎神位的石座。坛下凿有水池,周围有双重方形矮墙。坛南有皇祇室,面阔五间,为供奉皇地祇神位处。坛西有神库、神厨、祭器库、乐器库、宰牲亭,西北有斋宫、钟楼等建筑。明清两代每年夏至日黎明时分,皇帝来此举行祭礼。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后改名市民公园。1957年建为地坛公园。

☚ 王府井   崇礼住宅 ☛
000000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