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早的土壤论文。载于战国至西汉时管仲学派的学者所著的《管子》一书中。内容主要是对各种土地的地势高下、土质优劣、水泉深浅、生产能力以及所宜生长的植物种类等作详细介绍,比较深入地反映各种土壤与植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并论述各种土壤对农、林生产的优劣和差别,它是在调查观察基础上写成的。
《地员》
《管子》篇名。写作于战国,或谓西汉初。是一篇中国最古的植物生态学论著。该文前半记述了在土质优劣、地势高低和水泉深浅不同的土地上,所宜生长的各种不同的植物,接着得出“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物”的重要结论。说明不同质地的土壤,所宜生长的植物各不相同;植物的分布与地势高下有关,已注意到植物垂直分布的现象。后半将全国土壤分为18种,按照肥瘠排队分为三等七级,描述其性状和宜生长的植物、谷种等,判定它们对于农林生产是善还是恶的差别。据近人考证,所论大体符合实际。当是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大量实地考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