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著者】: 亨利·米歇尔著。 米歇尔,法国现代历史学家。全书除序言及导言外,共分6卷。导言部分从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力量及敌对双方的战略计划谈起,对双方情况进行了概括分析。 第1卷写的是欧洲战争。 作者认为德国入侵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端,接著介绍了法英对德宣而不战的“奇怪的战争”,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战争的态度,卷末还叙述了非洲和巴尔干战场的情况。法国战败情况以及英国如何单独作战叙述尤详。 第2卷是世界战争,这是全书的重点。又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写大日耳曼帝国,包括希特勒背信弃义进攻前苏联和德苏战争的爆发以及希特勒对欧洲占领区极其残酷的法西斯统治。 对纳粹集中营及法西斯的种族灭绝罪行有详细的记录,另外也综述了被占领国家中的抵抗运动的发展。第2部分写日美关系的破裂过程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战争的规模扩大为世界大战,描述了以苏、美、英、中等国为一方的同盟国和以法西斯德、意、日为首的轴心国的形成,展现出东西方两个战场。在这一部分还综述了各国的外交活动。第3部分写战争的分水岭,强调了斯大林格勒之战的意义,认为这一战役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同时还分析了海战和双方海军力量对比的变化。此外,也较详细地分析了北非战场的形势和德国在这个战场上开始受挫的情况。 第3-5卷分别概述了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失败,著重指出前苏联在大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美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对加强盟国作战力量的意义。 作者在重点论述德国失败的原因时,揭示了希特勒统治下德国内部的空虚。 书中从各方面综述了解放法国的情况。作者还分别用1章叙述了德黑兰、雅尔塔及波茨坦3个重要会议,并分析了盟国之间分歧的基点。 关于日本的失败是本书较弱的一环,对中国战场在整个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没有给以应有的地位。第6卷全面概述了战争结束时的世界面貌。 本书是一本全面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专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