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结论》
是刘少奇1947年9月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所作结论的节录。当时,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为了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争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必须全面地、彻底地进行土地改革。于是在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召开了党的全国土地会议,刘少奇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和总结。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决定结合土改进行整党。刘少奇在这篇结论中,总结了1946年“五四指示”发布以来土地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下一步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和任务。主要内容有:(1)分析了“五四指示”发布后,解放区土地改革不彻底的原因:
❶指导土地改革的政策不彻底。我们党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由没收土地改为减租减息,又由减租减息转变为“耕者有其田”,即“五四指示”。“五四指示”是很大的转变,但这个转变还不彻底,因为只有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才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结论》分析了我党从抗日战争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指出,“五四指示”是由减租减息到彻底平分土地的过渡政策,这种政策的不彻底性是由当时的客观形势和阶级关系状况决定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五四指示”的不彻底性阻碍了土地改革的发展,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新的土地政策。
❷党内不纯是土地改革不彻底的基本原因。党内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的自发性弥漫,地主富农混入党内,造成党内组织上、思想上的严重不纯,党内阶级路线、阶级观点的模糊,使得土地改革不彻底。
❸官僚主义。从现象上来讲主要有两种:即“雷厉风行”强迫命令的官僚主义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官僚主义。指出官僚主义是地主阶级、剥削阶级的思想反映到无产阶级的政党里来,一些党员受了影响。《结论》分析了官僚主义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性,指出,要发扬民主,订立一套民主制度,便利群众监督,保证群众有很多机会,用各种形式来反对官僚主义。(2)阐明了《土地法大纲》的基本原则和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指出,要实行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坚持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的路线,在基本上不牺牲群众利益或保护群众利益之下,区别对待不同的地主、地主与富农,旧富农与劳动起家的富农等,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分化敌人营垒的斗争策略。在平分土地的过程中,宜采用“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办法,这样可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平分土地一定要彻底组织群众,提高群众的觉悟,发动群众自己去搞,同时在政策上还要注意保护工商业者及其合法经营。(3)提出了在土地改革中整顿党组织的任务。强调采用思想打通、组织整顿、纪律制裁的方法,克服组织不纯和思想不纯,提高党的纯洁性,以实现彻底的土地改革。对混进党内的地主、富农、阶级异己分子,蜕化分子要清洗;对小资产阶级思想和自由主义要进行思想斗争。党内思想斗争要以反右为主,防止“左”倾。对犯错误的同志一方面要严格,不放任,不搞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对愿意改正错误、愿意学习的同志要热情帮助,给他们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通过整党,要把党的制度和正确作风建立起来,保证土地改革任务的彻底完成。(4)强调在土地改革中要坚持群众路线。《结论》指出,离开群众路线,党的政治、组织、军事及其他一切就不可能有正确路线,因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一切政策的决定、修改和执行,口号的提出与转变,都必须有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测量政策的正确与否,要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标准。坚持群众路线,绝不是不要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必须有自己坚强的先锋队,而这个先锋队也必须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只有这样,党才能率领群众,实现彻底平分土地的任务。(5)强调要抓好各方面的工作,推动土地改革,增强战胜敌人的力量。《结论》强调要注意选择和训练一批青年干部,建立青年团的基层组织,选择积极分子加以培训,把广大青年发动起来;要重视妇女工作,因为妇女工作是党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部分,要保障妇女的基本权利,鼓励妇女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而斗争;对于生产问题,要组织互助,把生产力从封建束缚下解放出来;在军队问题上,要反对军阀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搞好军民关系。结论最后指出,实行土地改革是争取爱国自卫战争胜利最基本的一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乃至全民族的利益,是中国人民最大的最长远的利益,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只有实行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全文约7 000字,载《刘少奇选集》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