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这是毛泽东1955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的开幕词和结论。随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逐步地、顺利地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准备提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被揭露后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在这次会议上,陈云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毛泽东在讲话中重申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主要任务和党为实现总路线而采取的政策和办法的正确性,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党的总路线以及党为着实现这个总路线而采取的各项重要的政策和办法,已经在事实上被证明是正确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实现党的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方面。《讲话》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面,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为此,必须很好地处理我国人民内部的关系,必须很好地发展同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在内的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合作,应该保持谦虚态度,不骄傲自满,要向先进国家学习。所有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发奋努力,在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一方面要搞好政治思想工作,一方面要搞好经济建设。对于经济建设,我们要真正学懂。讲话还就成立中央和地方成立监察委员会的问题提出了意见。毛泽东的讲话,对于制定好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于提高全党同志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自觉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讲话》中所阐述的许多基本观点,至今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全文约10 700字,载1977年版《毛泽东选集》第5卷。 ☚ 供销合作社急需加以整顿 <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一文按语 ☛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是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1985年9月18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为期6天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引起全党、全国以及全世界的瞩目。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并根据十二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关于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新老交替的原则和人事安排所作的充分讨论,对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进行了局部调整,使我们党领导机构更加具有活力和朝气。邓小平在这次会议闭幕式讲话中,着重讲了四个问题:(1)简要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7年国内改革开放大好形势,进一步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一定能成功。(2)肯定了这次讨论通过的关于“七·五”计划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他说:这次会议通过的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确定的目的是切合实际的,是一个好文件。“七·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定在7%左右,这是政治局常委一致通过同意的,执行中可能超过。7%的速度并不低。速度过高,带来的问题不少,对改革和社会风气也有不利影响,还是稳妥一点好。一定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要把基本建设的摊子铺大了。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究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这5年很重要。搞好了对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本世纪末的目标就有充分把握。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3)再次强调在搞好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搞好精神文明。他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很早就提出了。中央、地方和军队都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群众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影响很好。不过就全国来看,至今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是全党没有认真重视。这几年生产是上去了,但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还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东西也在复活。我们再不下大的决心迅速改变这种情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么能全面地发挥出来?我们又怎么能充分地有效地教育我们的人民和后代?邓小平特别强调:“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还指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4)强调干部新老交替和理论学习。他说:这几年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进行得比较顺利。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补充上来,一批老同志以实际行动,带头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这件事情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中青年接班的同志说:“最重要的是接老同志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起来。我曾经说过:不只是年轻,有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只有这样,干部新老交替,从组织上保证我们党的政策的连续性。至于新老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学习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我还想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这不仅是专对新干部,对老干部也同样适用,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我们中国的革命,不就是这样成功的吗?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因此,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全文约4 000字,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 ☚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这是陈云在1985年9月18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原载1985年9月24日《人民日报》。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这篇讲话中,陈云提出了他对经济问题的两点看法。一、对粮食,还是要抓紧抓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有了改善。但有些农民对种粮食不感兴趣,因为农民做工、经商收入多,种粮收入少,也不愿养猪、种菜,“无工不富”。陈云说,“十亿人口吃饭穿衣,是一大经济问题,也是一大政治问题。”“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二、社会主义经济,还是有计划按比例。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农村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改革的总方向是正确的,具体步骤措施,正常探索,要走一步看一步,随时总结经验。从全国工作来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话现在没有过时。计划是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搞宏观控制,才有利于搞活微观,做到活而不乱。“七五”计划的建议提出,这期间工业和农业发展速度为7%和6%,比较适宜,执行中可能超过,但主观上不必再提高指标。1984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1985年1至7月份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2.8%,这么高的速度,难以为继。因为,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都很难适应这样高速度的需要。陈云强调,“说到底,还是要有计划按比例地稳步前进。”这才是最快的速度。否则,难免出现反复,结果反而“欲速则不达”。在这篇讲话中,陈云还讲了提拔中青年干部、抓党风好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等问题。全文约2 700字,载《陈云文选(1956—1985年)》。 ☚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谈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