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圣若瑟教区中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圣若瑟教区中学

圣若瑟教区中学

澳门历史悠久的著名中学,澳门天主教会主办的名校之一。1931年,由圣若瑟修院院长马安瑟、神父白安民创办,原名圣若瑟中葡学校,校址设在风顺堂街一号。其成立与圣若瑟修院关系密切,首任校长即为圣若瑟修院颜备若神父。该校以 “己立立人”作为校训,开办之初招收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另设英文专修科。1932年,该校易名为圣若瑟中学。1938年起,该校在广东省教育厅立案。1940年起,改隶侨务委员会。1962年起,圣若瑟中学执行新的教育行政政策,由圣方济各修会的修女主持女子部校务。此后,该校逐渐与澳门多所学校合并,到1979年,发展成为拥有第一至第六校的学校网络。该校辖下各校的简况是: 1932年,由蒙神父创办真原小学,位于台山李宝桩街17号,后来成为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 1933年,澳门天主教望德堂严绍渔神父与冯祝万夫妇及其他社会人士,创办澳门望德学校,1934年增设幼稚园,1935年增设初中,同年易名为澳门望德女子中学,成为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一校的前身; 1962年,望德中学增办高中,校务由耶稣宝血女修会主理,1972年,男子、女子部均由慈幼会神父掌理,1974年,罗玉成神父出任该校校长;圣若瑟中学第二校成立于1942年,位于三巴仔街4号,设初小和高小,高小只收女生,1946年校舍迁至三巴仔横街10号,专办小学,1951年始办师范课程,名简易师范科,一年毕业,1952年改为幼稚师范科,修业期为两年,并于1953年迁入南湾街113号(今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三校校址)上课,女子部则于1954年迁入该处上课;1954年,第四校成立,校址位于南湾街前圣保禄书局,学生17人,设幼高、幼低两班,教师聘自圣若瑟中学应届幼师毕业生,1955年迁往龙嵩街79~81号,学生共72人。第二、第三校的校舍在南湾街50号,1957年间开始兴建,1959年落成启用。1979年,高秉常主教训令圣若瑟中学与上述各校合并,由主教府成立“圣若瑟教区中学督导委员会”督导校政。1981年,位于青洲的新校舍落成,高中部、师范班及全校总办事处均迁入该处,形成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六校,亦称校本部。1989年,该校夜间部增设葡文、电脑、普通话、英语等课程。1990年,增设中四、中五文商科课程。1991年,天神巷新校落成,原南湾街第二、第三校迁入上课。青洲校本部扩建电脑室、综合视听室、语言实习室、地理室、图书馆等,并增添其室内设备。1991年9月,英文部归第五校管理。1992年为纪念该校创办60周年,在青洲圣类斯中心旧址改建锁禧台,作为多用途场所,北面增设教学第二大楼,旧有的羽毛球室扩充为体育馆。1993年秋,各科健全教学研究组,让教师有组织地共同研究教学工作。1995年新开乒乓球室,可容8张球桌同时使用。增设学生餐室,方便学生早、午餐之用。在校学生现有3000余人,校址分五处:第一校在望德堂前地,第二校在南湾街50号,第三校在大堂街17号B~19号,第四校在大堂街主教府,第五校在台山李宝桩街。校本部地址在澳门青洲。

☚ 圣罗撒葡文小学   圣保禄学校 ☛
000019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