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壤有效养分示踪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土壤有效养分示踪研究determination ofsoil available nutrients by tracer根据同位素稀释原理测定土壤中对植物有效养分的含量。依同位素平衡系统不同,测定的有效养分可分为E—值、L—值和A—值,以典型的同位素稀释公式计算: 式中 X为加入系统中示踪剂的量;Si和Sf分别为平衡前后同位素的比活度或富集度。 E—值 (见土壤可交换离子的同位素测定法) L—值 1951年S.拉森(Larsen),1953年O.岗纳森(Gunnarsson)和L.弗雷德里克森(Fredriksson)将标记磷和土壤充分混合,然后让植物生长在含有标记磷的盆钵中,经过一个季节或一个较长时期以后,收获植株,分析植物体内32P比活度,利用同位素稀释公式计算土壤中有效磷的量,这样的值称为L—值。为了达到同位素平衡,测定L—值,要求将标记磷肥与土壤充分混合。采用无栽体,则更容易达到平衡。如果平衡没有达到,则得到的L—值不是真正的值。不像Et值用土壤溶液来测定土壤中可进行同位素交换的磷,L—值是土壤中能与加到其中的标记磷进行同位素稀释的这部分磷,是通过在平衡的土壤中生长植物来测定的。同样的概念也适用于其他有效养分,而其他有效养分如氮、钾、硫、钙等在土壤中易流动,所以这些养分的L—值和下面的A—值没有区别。 A—值 1952年M.弗里德(Fried)和A. L.迪安(Dean)以一个能提供作物有效养分的标准来测定土壤有效养分的量。他们假定,当土壤中存在两个养分源的情况下,植物从每个源吸收的养分量与各自存在的对植物有效养分量成正比。其中一个源是已知的,就是加入的肥料标准,另一个源就是我们要测定的土壤有效养分源。那么只要测定植物吸收来自这两个源的养分比例,就可以计算土壤有效养分。这可以将肥料用同位素标记来达到。当已知量的标记肥料施入土壤以后,植物将同时吸收标记肥料的养分和土壤中的自然养分。由上述假定得: 式中 Ndff为植物来自肥料的养分比。由此法测得的土壤中对植物有效养分量,称之为A—值,以施肥单位表示,如千克/公顷等。以Sp/Sf取代Ndff,则计算式变为标准的同位素稀释公式: 式中 Sf,Sp分别为示踪肥料和植物样品的比活度(或富集度)。因为A—值是以一个标准来比较的,如果这个标准变化,A—值也会变化。所以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得到的A—值不是恒定的,它随施肥量、施肥方式和作物种类而变化。如同样磷肥施用量,在条施情况下植物吸收的磷较多,因而得到的A—值比同样情况下的混施要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