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土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土壤

土壤

中篇小说。汪浙成、温小钰著。发表于《收获》1980年第6期。作品写一个20世纪50年代农学院大学生的命运际遇。辛启明在校时因不满魏大雄宣传公社虚夸不实制造高产假典型的报告,大胆直言,揭露真相,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开除党籍,下放劳动。他在农场时又与魏大雄展开了关于改造土壤问题的尖锐冲突。魏大雄后来因善于弄虚作假,攀附逢迎,地位不断上升,甚至爬上农垦局副局长宝座。小说提出了“改造自然的土壤固然重要,改造社会的土壤更加重要”的主题。作品文笔清新流利,形式新颖,感情激荡淳厚,人物心理剖析细腻透彻。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三千万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 ☛

土壤tǔrǎng

陆地表层的疏松物质,能生长植物
 △ ~肥沃。

土壤tǔrǎng

土地,泥土。
【组词】土壤肥沃︱土壤板结︱土壤疏松︱改良土壤
【例句】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
 ❍ 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近义】土地︱泥土︱田地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田宅場圃部 > 田地 > 土壤1
土壤1  tǔrǎng

泛指土地。《史記·李斯列傳》:“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後漢書·公孫述傳》:“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李賢注:“無塊曰壤。”宋·蘇舜欽《昇陽殿故址》詩:“瓦礫雖費犁,土壤頗肥衍。”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田宅場圃部 > 田地 > 土壤2
土壤2  tǔrǎng

謂封地,領土。《史記·孔子世家》:“今孔子得據土壤,賢弟子爲佐,非楚之福也。”《資治通鑑·晉恭帝元熙元年》:“魏與我風俗略同,土壤鄰接。”唐·佚名《靈應傳》:“朝廷以西陲陷虜,蕪没者三十餘州,將議舉戈,復其土壤。”

土壤

❶ 土地,封地。《史记·孔子世家》:“今孔丘得据~,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❷ 乡里。《汉书·孙宝传》:“我与稚季幸同~,素无睚眦,顾受将命,分当相直。”
❸ 泥土。《汉书·沟洫志》:“城郭所居尤卑下,~轻脆易伤。”

土地

土地

地(舆地) 土壤 土脉 舆图
土地的美称:金地
一方的气候和土地:风土 风壤
土地不长草木五谷:不毛
每一寸土地:一抔土
很少的一点土地和财产:尺椽寸土 尺土寸椽
富有人家的土地很多:阡陌连云
地面坼裂:裂地
土地裂开:地坼
由于地壳变动而土地开裂:地裂
土地因干旱而开裂:赤裂
天旱土地裂开:龟坼 龟折
土地因缺乏水分而龟裂:离坼
土地价格相当昂贵:寸土寸金

另见:领土 田地 土

☚ 土地   各种归属的土地 ☛

土壤

土壤

土(地土;泥土) 壤 垆坶 黄泥
细沙和黏土含量比较接近的土壤:壤土
宫廷内泥土的美称:香土
芳香的泥土:香泥
熟化了的土壤:熟土
松散的泥土:轻土
滋润的土壤:阴土
向阳的土壤:阳土
肥沃的土壤:膏(膏土;膏壤) 黑壤 腻壤 肥土
地表下层的土壤:灰壤
黑色坚硬的土壤:
黑色坚硬而质粗不粘的土壤:垆土
冻结的土壤:冻土
含沙的土壤:墋 沙土
含盐碱的土壤:卤澙
呈强碱性反应的土壤:碱地
传说中的一种能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息壤 息土
土壤湿度情况:墒情
(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

另见:耕种 庄稼 土地 田地

☚ 土块   泥 ☛

土壤tǔ rǎng

❶泥土。李斯《谏逐客书》:“是以泰山不让~~,故能成其大。”
❷指故乡。《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以大王于矢石之间。”

土壤soil

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具有肥力特征的疏松表层。它是由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等自然成土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也受人为活动因素长期作用的影响。发育良好的土壤,其垂直剖面具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如腐殖质层(B层)、母质层(C层)和基岩(R层)。土壤的物质组成包括固体物质(矿物质及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复杂的组成使土壤具有变化多端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性状。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在土壤诸多性质中最本质的性状是肥力,能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同时而不间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及其他生长条件。因此,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农、林、牧业生产资料。

土壤

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为地表数厘米至2~3 m。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及土壤生物5部分组成,是气候、母质、生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和壤/土壤肥力观/土壤肥力辩证观/土壤分类/土壤地理

☚ 耕耙耖   土和壤 ☛
土壤

土壤turang

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而成的有机质以及水分、空气等组成。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气候、生物等自然因素使土壤母质形成自然土壤,自然土壤在耕种、施肥、灌排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农业土壤。各地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而且随着某些因素的改变,土壤类型也会随着逐渐改变。因此,土壤是有发展历史的自然体,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而对于农业土壤而言更是劳动的产物。合理地利用和改良土壤,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反之,不合理地利用土壤,可导致土体破坏,肥力下降。

☚ 土壤地理学   土被 ☛

土壤/土壤剖面/土壤组成/土壤空气/土壤水分/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胶体/土壤颜色/土壤酸碱度/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肥力/生态农业/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地带性/土地资源/土壤污染

☚ 小学气象活动组   土壤 ☛

土壤

土壤Turang

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是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体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溶液)、空气(土壤空气)和包括土壤微生物在内的土壤生物等组成。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不断供给植物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即肥力。土壤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人类开创农业以后,土壤即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之一。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形成的方向和过程,也直接改造着土壤的基本性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必将日益广泛和深化。

☚ 土壤   土壤剖面 ☛

土壤


土壤

指地球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地球表面的疏松矿物质经各种成土因素长期作用后的产物。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形态学上,其性质和特征都不同于原来物质。

土壤

土壤

花卉土壤一般可分为盆土和庭院土两大类。盆栽花卉的种类不同,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一样。盆栽是一个小环境,容量有限,对土壤的要求较严,不仅要疏松、透水、通气,而且还要保水、保肥、重量轻,既能经常保证水分充足、肥料适量,又便于管理和搬运。此外,土壤中不能有病虫害,需要经过彻底腐熟、消毒,也不能用碱性土,以中性、微酸性土较好。盆土一般多使用腐叶土,用阔叶树的落叶堆积而成;堆肥土(腐殖土),用残枝落叶、秸秆、垃圾废物等堆积腐熟而成;菜园土,以黄土中含沙的较好,适于栽植北方强健花卉;山泥和塘泥,适于栽培兰花和白兰等花卉;泥炭土(草炭、黑土)也是盆栽花卉的主要用土。各种性能良好的土仍需配加氮、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使用;沙土为传统盆栽花卉用土,不宜单独使用。此外,破碎、过筛的锯木、树皮,混合泥炭土,可栽种一般盆花。庭院土一般混有破碎砖瓦、石灰、大砂砾,不宜栽种花卉,需挖穴换土,用黏土混合少量沙土,并加入适量农家肥后再栽植。

☚ 换盆   换土 ☛
土壤

土壤

汉代关中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最早用于表示封地和泥土的名词。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有:“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这里“土壤”表示孔子受封的地方和土地。《史记·李斯列传》 又有:“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这里 “土壤”表示泥土。之后,班固的《汉书·沟洫志》亦有:“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奏言: ‘郡承河下流,与兖州东郡分水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轻脆易伤’ ……”。史游《急就篇》第二十亦有:“屏厕清(亦作圊)溷类土壤”。由此可见,“土壤”创自西汉,以后为历代所沿用,成为各类土壤的总称。现代认为, 土壤是指岩石风化破碎所成的粉末,再杂以生物腐殖质,并堆积于地面的混合物体。

☚ 溲种法   秦川牛 ☛
土壤

土壤

地层发育较齐全,土壤类型多样。根据分类原则和土壤的具体情况,可分为铁铝土纲、淋溶土纲、半淋溶土纲、初育土纲、水成土纲、半水成土纲和人为土纲等7个土纲,红壤、黄壤等13个土类,29个亚类,129个土属和463个土种。沿武陵~雪峰山东麓一线划界,以东红壤为主,以西黄壤为主。洞庭湖平原为潮土、紫湖泥地区; 湘东、湘中为丘陵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地区; 湘南为中低山丘陵黄壤地区; 湘西为中低山石灰土,黄壤地区。红壤840.88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约50.4%; 水稻土275.59万公顷,占16.5%; 黄壤210.64万公顷,占12.62%; 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占16.54%; 红粘土、石质土、粗骨土、草甸土占3.94%。

☚ 地质   人口 ☛

土壤

soil
滋生腐败的~breeding ground for corruption/~改良soil improvement;amelioration/~结构soil composi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