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报酬tǔ dì bào chóuвознаграждéние за сд чу в арéнду земéль土地报酬land return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劳动和资金后所取得的产量或收益。土地报酬以总收益或纯收益来表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有效与否,应计其纯收益之多寡。纯收益多,则土地利用效益大。土地的纯收益,取决于土地的受容力、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土地受容力,即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所能吸收的劳动、资金的能力。其吸收量大者,即受容力大,反之则小。土地生产效率,指最佳比例时劳动或资金所能取得报酬的比率。土地生产力,为生产效率与受容力之积。如一块土地可容投资(受容力)100元,每元投资可得产品3元。则该地生产力为3×100=300元,即其土地报酬的总收益为300元。纯收益为总收益减去生产费用(已投入的可容投资量100元),即300元-100元=200元。各块土地丰度不同,土地利用的目的及其技术水平和经济状况也有不同。因此,不同土地受容力、生产效率也不同,影响土地总收益(生产力)和纯收益之高低,也即土地报酬的高低。 土地报酬land returns又称土地分红或土地租金。中国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根据社员入股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付给社员的报酬。一般采用固定的土地报酬或土地与劳动按一定比例分配报酬的办法。土地报酬是土地私有制在经济上实现自己的一种形态。随着初级社过渡到高级社,社员私有土地转为集体所有,土地报酬随之消失。在西方经济学中,土地报酬是指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一定量的劳动和资本所取得的产量或收益。 土地报酬也称土地分红或土地租金。中国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根据社员入股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付给社员的报酬。土地报酬一般采取固定数额,不随产量的增长而提高,较为有利于实行按劳分配和调动多数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在建社初期也有采取土地和劳动按一定比例分取报酬的。但土地报酬一般低于劳动报酬。 土地报酬是土地私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社员几乎都带着土地入社,因而他们既负担土地报酬,又分得土地报酬,大家的收支可以相抵,但是占有较多较好土地的社员,却有可能无偿占有别人的一部分劳动成果。随着向高级社过渡,社员私有土地转归集体所有,土地报酬即行消失。 土地报酬 土地报酬❶亦称“土地分红”。土地作为资本投资而获得的经济利益 (参见“土地入股与分红”)。 ❷土地作为劳动对象而获得的经济效益,主要指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劳动和资金后所取得的产量收益。土地报酬可以用土地的总收益或纯收益来表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有效与否,主要以纯收益的大小来衡量,纯收益多,则土地利用效益大。土地的纯收益决定于土地的受容力、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土地受容力指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 (最佳适合度) 时,所能吸收的劳动和资金的能力。吸收量大,则说明受容力大; 吸收量小,则说明受容力小。生产效率指最佳比例时劳动或资金所能取得的报酬的比率。土地生产力为生产效率与受容力之乘积。例如,一块土地可容投资 (受容力) 500元,每元投资可得产出物价值4元,则该地生产力为4×500=2000元,也即其土地报酬总收益为2000元,纯收益为总收益减去生产费用 (即已投入的可容投资量500元) 为1500元。各地土地丰度不同,土地利用目的及其经济水平和经济状况也有所区别,因此,根据土地受容力、效率的不同,就会影响到土地报酬的高低。 ☚ 土地补偿费 土地生产率 ☛ 土地报酬payment based on land sha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