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工程land use engineering对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的综合工程技术。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工程技术,对土、水、肥、气、热等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调整和改变,调节土壤理化性质,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创造良好的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保持生态平衡,使之符合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 发展概况 土地利用工程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在《尚书·禹贡》篇中,对全国土地资源、平治水土、发展交通、农业布局、整治土地和农业生产问题均有论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司马𫈢掩的《庄赋》提出了一系列土地整治的办法,提倡地尽其利。中国著名的沟洫制度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并且形成了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秦汉时期实行了鼓励开荒的政策,并且开始进行屯田,农田水利也大有发展,还创造了山谷小坡小堰,在坡堰两旁修建梯田。盐碱地的改造采用了引黄淤灌压盐的方法,并且发展到排、灌、放淤和种稻洗盐的综合治理措施。代田法、区田法等合理利用土地和整治土地的方法,也都是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其后历代都有所发展。土地利用工程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土地利用工程建设,进行了多次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土地调查勘测和综合规划工作。大力进行土地开发和土地治理,以中小流域为单位的综合治理具有代表性。在进行黄河、淮河、海河等大规模治理的同时,全面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40年来基本建成了高产稳产农田3333多万公顷,建设700公顷以上灌区5288处,灌溉面积发展到4667万公顷,治理涝洼地1800万公顷,改良盐碱地439.1万公顷,修建圩(垸)田围堤16.5万千米,修建各类水库8.6万座,塘坝619万座,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修筑梯田653.3万公顷。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国家的土地利用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普遍实现了施工机械化,激光等新技术在施工中也有应用。土地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综合治理、综合发展,以求实现最优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受到普遍重视,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重大发展之一。 主要内容 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治理和土地保护。 土地开发 是对土地资源尚未利用或利用还不充分的地区进行合理的垦殖,发展交通、建设居民点、进行土地改造治理等综合开发利用的工程措施。合理地进行土地开发、流域开发或地区开发,根据土地条件开垦农田、增辟牧场、造林种草等,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了土地开发。日本国在战后不久开垦了155万公顷荒地。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很突出,有计划地进行土地开发,是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见垦荒)。 土地利用 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以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它包括四方面内容: ❶根据生态平衡的原理,调整农、林、牧、副、渔五业用地布局,作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使地尽其利,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❷根据适地适种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根据土地资源状况和农业区划要求,因地制宜安排好作物布局。 ❸根据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水分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的原理,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对耕地利用采取合理的耕作和轮作换茬,多施有机肥料、生物养地、秸秆还田,不断培养提高地力。 ❹根据生产关系的变革,或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或土地治理工程的规划,对耕地进行整理,使耕地适当集中连片,并且有一定规模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有利于发挥机械效率和各项现代农业技术的作用。 土地治理 是采取工程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手段,对各种利用困难的土地和退化土地,诸如水土流失地、风沙地、盐碱地、涝洼地、被污染的土地等,进行有计划的综合治理,以改变土地的不良性状和遭受破坏的现状,建设新的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土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恢复和提高土地的生产水平。 土地保护 为防止土地遭受破坏、导致土地侵蚀、退化和污染的各种科学技术和工程设施的总称。随着人口增长和现代化工农业技术的发展,土地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农业环境因素变化剧烈,土地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其主要内容是防止三方面的破坏:一是土地侵蚀,导致土层变薄,破坏生产,引起江河、湖泊、水库的淤积,对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二是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盐渍化、沙漠化、潜育化和贫瘠化;三是土地污染,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的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和城乡生活污水进入农田后,恶化土壤理化性状,轻者减产,重者使良田沃土变成不毛之地。这些物质被作物吸收积累在体内,对人畜造成潜在性的危害。土地是一项基本的有限的资源,中国各级政府为了保护土地,制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并采取积极防治和预防为主的措施,以确保土地向良性生态发展。 发展趋势 总的趋势是向整体性和综合性发展,把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治,使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促进生态平衡;把利用和改造作为一个整体,土地改造的目的在于利用,利用又是土地改造的措施之一;把农林牧副渔各业作为一个整体,实行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综合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果;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作为一个整体,使之互相养护,实现最佳的综合效果。在适应农业发展方面,一是保护、珍惜、合理利用现有耕地和适当扩大耕地面积,以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二是保护和改善耕地的质量,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生产率水平。在科学研究方面,对土地-作物-牲畜的相互关系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用以提高土地利用工程水平;研究农、林、牧各区土地生态变化规律和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提高综合生产率水平;对目前尚未利用、未充分利用和利用不合理的土地,研究建立新的生态平衡的途径及其开发利用的措施,扩大农业土地利用的范围。在工程技术方面,努力实现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采用先进的理论和电子计算技术,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比较评价各项技术、经济和生态指标,制定最优化方案,采用各项先进的施工技术,逐步使用各项现代化机械,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利用工程land use engineering根据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按照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或不同利用目的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改造治理与保护的综合工程技术。其任务是在人类利用土地过程中,对土、水、肥、气、热等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调整和改变,在通过生产活动改变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建立新的平衡。土地利用工程的特点,是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此区别于其他单项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