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髡官 > 圈禁 圈禁 juānjìn 清刑罰名。圈地爲牢,禁閉空室。多用於獲罪宗室。《清會典·宗人府·儀罪》:“覺羅因罪應發遣甯古塔黑龍江者,永遠圈禁。”《清史稿·聖祖紀二》:“五月己亥,宗人府奏平郡王纳爾都打死無罪屬人,折傷手足,請革爵,圈禁。” 圈禁清朝对满族宗室觉罗犯罪进行处罚的方式。清在宗人府为宗室觉罗特设监狱,谓之“空房”,以圈禁罪犯,又称“高墙圈禁”。《大清会典》规定:宗室觉罗犯罪,若犯枷号,徒刑至军流重罪,“皆析以板责圈禁”。板责以本府堂官览视,圈禁即在宗人府的空房中,责二十五板,圈禁三月抵折徒一年至二年;或圈禁一年抵徒三年;责四十板,圈禁二年抵流三千里;圈禁三年抵折极边、烟瘴、充军,其间共分六等,期满释放。宗室觉罗累犯者改发盛京圈禁一至二年。圈禁期间,罪犯一般不锁、杻、较为自由,生活待遇也优厚。《宗人府则例》规定:宗室犯死罪者不得随意折枷圈禁,应与平人同罪处罚;非宗室觉罗者仍不得享受圈禁之特权。该制度于清末废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