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成因、内容和进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成因、内容和进程

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成因、内容和进程

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早在70年代就已初露端倪,进入80年代后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里,证券化进程更是突飞猛进。纵观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原因如下:
❶7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和信用危机使得金融领域里的“脱媒”现象严重,公众在银行的存款转向流动性和收益率更有吸引力的有价证券等其它金融资产,从而促使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发行量和交易量迅速扩大。由于投资者对有价证券的需求扩大,作为主要筹资者的政府和企业不从银行获得信贷而直接以证券形式在市场上筹资就比较方便和有利。这样,就使得证券筹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以美国为例,由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利差日益缩小,银行盈利普遍下降,迫使银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而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参与证券市场业务,这就使银行机构也加快向证券市场渗透。另外,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金融机构也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银行贷款或银团贷款具有债权难以转让的缺陷,因此,金融机构也大量地增加金融债券的发行和对有价证券的投资,从而大大促进了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证券化。
❷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与上述社会融资形式证券化相比,几乎具有同样的背景和原因。还以美国为例。70年代以后,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利率上升,储蓄机构和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大,经营难度亦相应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储蓄机构首先进行了融资创新——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这种融资形式在80年代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最初形式,是将同质的(即期限和利率大致相同)住宅抵押贷款资产聚集成一个集合基金(即基金化过程),然后发行由集合资产直接担保的抵押担保证券。因此,抵押担保证券的持有人,实际上就直接拥有了抵押资产。与此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保险金和自有资本比例的限制,银行营运资金的成本上升,故商业银行也步储蓄金融机构的后尘,将其贷款资产证券化。但是,并非所有资产都能比较容易地实现证券化,它要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要有大量的同质的这类资产,且信用度较高,易于进行估价;有比较完整的资料;有一个良好的次级市场,等等。基于这一点,商业银行首先将比较典型的适于证券化的不动产抵押放款、汽车放款、信用卡应收款、租赁应收款以及小企业管理局担保的放款等实行证券化。进入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进程突飞猛进。银行贷款债权的证券化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原来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中,因在利率和期限结构方面不同质而难以证券化的各类工商企业货款和各类消费贷款,现在也以直接出售贷款的形式部分地实现了证券化。
❸80年代中后期还产生了一些促进证券化的特殊因素。具体包括:第一,在80年代初期的高通货膨胀被抑制以后,投资者又增加了对长期债务的兴趣,愿意买卖和持有长期债券。第二,国际债务问题使银行更愿意使其资产增加可转让性和流动性,还鼓励银行通过发行长期债券来加强其资本基础。第三,举债人在债券市场发行新债券实际上没有什么困难,甚至有问题的债券也有发行的可能。第四,由于通货膨胀率降低,大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措资金比从银行借款的成本要低。第五,欧洲债券市场的成熟和融资效率提高,包括二级市场的发展,也强化了证券化的趋势。第六,若干西方国家金融制度的改革助长了证券化的发展,如美国政府在1984年7月18日宣布取消对外国人购买美国证券征收30%的利息预扣税。第七,银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以及银行业务综合化,也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计算机、电脑化电讯的普遍使用也为证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技术基础。

☚ 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的内涵和特征   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的功能和影响 ☛
000021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