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际协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际协报私人办的进步报纸。创刊于1918年,社长张复生,社址在哈尔滨。宗旨为提倡自力更生与国际协和,以求得国富民强。所采编稿件,常代表民意,很受群众欢迎。由日出1大张4版增至日出3大张12版。成为哈尔滨较有影响的报纸之一。1928年东北易帜后,国民党派王星泯任总编辑,赵惜梦任副刊主任编辑,使报纸染上一些党派色彩。“九一八”事变后,在张复生主持下,连发大量社论、文章与新闻,揭露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号召东北及全国民众团结一致抗日救国。并经常报道东北义勇军抗战的消息。1932年2月5日,日军侵占哈尔滨,将该报查封。后经社长张复生多方斡旋与贿通,得以复刊。此后,中共曾派人任该报副刊编辑。团结东北爱国知识分子利用副刊作阵地,登载了一些具有反日救国内容的作品。1937年被日伪当局强令并入 《滨江日报》。 国际协报 《国际协报》哈尔滨民办综合性日报,1918年8月1日在东北的长春市耶稣女医院间壁新建房屋内创刊。1919年11月11日迁至哈尔滨(具体地址不详)。该报宗旨为:“志在扶持正义、促进和平”“健全舆论,拱卫国家”从而达到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社长兼主笔张复生,编辑王星岷。该报每日出版册式十六页。迁至哈尔滨出版后改为对开八版,后增至十四版,曾一度附出俄文《人民友谊报》和《国际画刊》。编辑内容有社论、世界大事、国际要闻、国际新闻。主笔张复生所撰写的国际评论为中外当局所瞩目,“九·一八”事变后曾以《日本军队能如此侵占东北?》为总题目连载社评50篇,痛斥日寇入侵,歌颂抗日英雄,呼吁团结抗日。1923年曾聘共产党员李震瀛撰写言论。1928年后,把由中共地下党员、吉林省立第六中学语文教师楚图南和程沐寒指导下成立的“灿星文艺社”归为该报副刊,每周出对开一大版,专门刊载“灿星社”和进步师生的文艺创作和翻译作品,因而吸引了大批文学青年,帮助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哈尔滨沦陷后,副刊《国际公园》在方未艾和白朗主持下,仍经常刊登爱国青年的作品,并为共产党员金剑啸、罗烽、肖军和肖红等人开办了《文艺》周刊,因而被誉为“东北作家群”的摇篮。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说:哈尔滨的中文报纸“只有《国际协报》好些”1937年10月底该报被勒令停刊,并根据伪满新闻统制命令,由日本驻哈尔滨特务机关人士出面将《国际协报》、《哈尔滨公报》、《滨江时报》三家报纸强行合并创办一张汉奸报纸《滨江日报》。 ☚ 国光新闻 国际新闻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