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现代化需要发达的科学技术
国防科技是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没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就不会有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邓小平指出: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页)显然,国防现代化是“四化” 之一,也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才能实现。
(1) 科研要走在前面。早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就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狠抓国防科技、国防工业的整顿,并指出: “科研要走在前面。不单是尖端武器、常规武器有科研问题,就是减轻战士身上带的东西的重量,同样有科研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页)“要请管国防工业的同志把科研工作抓紧,因为现在确实有好多军工产品,由于技术没有过关而不能正常生产。”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页)这里,邓小平指出了科研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军武器装备的落后,关键是科研的落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军队建设中发挥科技的作用,才能改变武器装备落后的局面。
(2) 坚持质量第一。质量是衡量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准。邓小平指出: “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这个问题很重要,特别是军工产品。在战场上关键时刻有几发炮弹打不响,就可能影响整个战斗。现在的军工产品是现代化的武器,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页)
(3) 重视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1975年8月3日,邓小平在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搞三结合,科技人员不要灰溜溜的。不是把科技人员叫 ‘老九’ 吗? 毛主席说,‘老九不能走’。这就是说,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他们有缺点,要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要给他们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东西。这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将会是很有意义的。”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27页)同时,对知识分子用非所学,安排不当,分配下去没有任务的,进行及时调整,使知识分子能够用其所长,各得其所。
(4) 把国防科技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国防科技水平要靠国家统筹安排。国防科技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一部分,“按照全国的统一规划,把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部门、国防科委和地方的科研力量,即所谓五个方面组织起来,根据各单位的长处,明确规定你负责什么,我负责什么,有了这一规划,就能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而和大家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共同攻关。这是全国性的大协作,全国一盘棋。” (聂荣臻 《努力开创我国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红旗》 1982年第24期)
(5) 积极引进,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国防现代化,需要引进一些必要的先进的技术装备,从中学习、消化和吸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创新。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更新技术装备,“可以从外国买,更要立足于自己搞科学研究,自己设计出好的飞机、好的海军装备和陆军装备。”(《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9页)
(6) 发展高技术,研制尖端武器,增强我国安全防卫能力。邓小平针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提出: “我们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越是现代化,我们同破坏社会主义的势力作斗争就越加有力量,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越加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更有效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付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和颠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页)1983年11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 我们有一点核武器,……这本身就是压力作用。你有,我也有,你要毁灭我们,你自己也要受点报复。核武器我们还要发展一点,但是怎么发展还是有限。
马克思主义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是武器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这一条件的变化,军队内部的关系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科技的进步也必然引起作战方法的变革。列宁在革命战争实践中曾经提出了 “没有科学是无法建设现代化的军队” 的论断。面对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毛泽东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对军队生存、发展的巨大作用。邓小平将科学技术从 “生产力” 提高到 “第一生产力”,预言 “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他认为虽然是和平时期,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保障,明确的把科学技术同国家安全联系起来,这是在新时期的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