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民公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民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四川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日报,对开4版。发行所在成都市总府街,后迁提督街。1912年4月22日创刊,李澄波、樊孔周等主持。1935年5月,因经费拮据停刊。1936年8月1日在重庆复刊,何北衡任董事长,康心之任社长,成为重庆金融界的喉舌,仍坚持《国民公报出世宣言》: “如有窳陋之政治、败坏之风俗出现于社会,本报不惜排万险、冒万难以监督之改良之。” 在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期间拥护袁世凯,后来反袁复辟,两次被查封。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抗日立场,后期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进入该报,利用报纸版面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抗战胜利后,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出版到1950年2月16日自行停刊。

国民公报

《国民公报》

清末全国性立宪派团体国会请愿同志会的机关报。1910年7月在北京创刊。由各省立宪派代表在北京联合组织的国会请愿同志会主办,徐佛苏主编。办报目的是推动请愿活动,扩大请愿声势,号称“立宪运动之大本营”。言论比较激昂,利用革命潮流高涨的事实,恐吓清政府,逼迫清廷早日召开国会,实行立宪,对政府假立宪真专制的作法痛下攻击,也刊载过不少介绍宪政知识的文章。梁启超也经常化名为该刊写稿。1910年12月,国会请愿同志会改组为帝国宪政会,1911年5月又改组为宪友会。宪友会成立后经各省代表同意将报纸转让给徐佛苏个人独办。辛亥革命后继续出版,成为以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研究系报纸,仍由徐佛苏主编,因研究系与安福系存在矛盾,曾刊载揭露段祺瑞政府的新闻和文章,1919年10月25日被封。鲁迅应该报副刊编辑孙伏园之邀,曾于1919年8月2日起在该刊发表译稿《一个青年的梦》,未及刊完而报纸被封。

☚ 国民   国民公报 ☛

国民公报

《国民公报》

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营报纸。1936年8月1日在重庆创刊,前身是在成都出版了二十余年并先后称为《大汉国民报》《中华国民报》《民国日报》的一家老报纸。铅印对开日报。董事长先后为何北衡、康心之、李伯申。董事有于右任、张群、邵力子、李伯申、曾通一、康心如、康心之。首任社长康心之,后为曾通一、李伯申,实际上的主要领导人是康心之。首任总编辑杜协民,1943年后为曾俊修。总主笔初为张润苍,后为李仲平、李紫翔。总经理先后为董庆伯、李致高、吴克煊、陈彝荪。创刊后,宣传抗日救国,发表多篇社论,反对日本恢复成都领事馆,详细报道各界群众集合反对日本设领的消息。曾因误登上海一日人被打死遭国民党新闻检查员停刊三天处分。宣扬救国会七君子的爱国精神,报道川军抗战消息,声讨汪精卫叛国投敌,支持进步文化运动。1937年12月发表陆论从延安寄出的《毛泽东谈抗战前途》和朱德总司令的《八路军半年来抗战的经验与教训》等文章,接连派出记者访问延安,客观真实地报道了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情况,报道了毛泽东和记者的谈话,对国统区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起了很好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许多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记者进入报社,增强了报社的民主进步力量,发表《胜利、团结、建国》《欢迎中共代表团来谕》《立即停止内战》等社论,反对内战、呼吁和平。但对国民党当局以军队国家化破坏和谈的本质认识模糊。1946年2月11日,发表了许多消息,报道了较场口惨案,其中《叫骂的民主》《群众散去,有人开会》《中央社这样报道》等消息从各方面真实地记载和揭露特务行凶,打伤民主人士,破坏政协决议的惨案真相。此后又展开了悼念李公朴、闻一多,反对伪国大的宣传。1946年报馆排字房被重庆第十兵工厂人员捣毁。该报被当时的舆论认为是重庆金融实业界的喉舌,同情民族工业。1949年10月10日刊载了《反共戡乱特刊》,是该报大污点。重庆回到人民手中后被重庆军管会确认为是进步报纸,准予继续出版。后因经济亏损于1950年2月17日停刊。

☚ 国民公报   国民日日报 ☛
000069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