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民会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民会议历史上某些国家召开的等级代表会议或者为了一定目的而组织的某些国民或其代表参加的会议。如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俄国沙皇召集的中央等级代表会议;1789年6月法国召开的第三等级会议。 国民会议为商讨和解决重大政治问题而组织国民或其代表参加的会议。(1)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召开由全国的商会、工会、农会、学生会及其他职业团体推举代表组成的国民会议,以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次年,孙中山北上前发表宣言,也主张召开国民会议以解决时局问题。中共中央在《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支持孙中山的这一主张,指出:解决中国政治问题的方法,不是各省军阀的和平会议,也不是段祺瑞提议的“善后会议”,“乃是本党去年北京政变时所主张的及中国国民党现在所号召的国民会议”。从而全国很快掀起了反对军阀的国民会议运动,但会议始终未能召开。(2) 1931年5月5日,国民党召集了由其一手包办的“国民会议”,制定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以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 国民会议1931年5月5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蒋介石在开幕词中,公开鼓吹在训政的“过渡时期”实行法西斯主义,是“挽救迫不及待之国家危难”,“欲求中国之真正和平统一,以达于宪政时期”。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等议案。《约法》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代表大会闭幕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这样,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用国家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加强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国民会议 国民会议1931年5月5日至17日,蒋介石为对抗西山会议派、国民党改组派联络阎锡山、冯玉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会议而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447人。蒋介石在开幕词中极力推崇法西斯主义,认为法西斯主义政治理论,是“进化阶段中最有效能者”,是 “今日举国所要求者”。会议通过了 “训政时期约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公开承认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政治体制。 ☚ 国民共进会 国民会议运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