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师guó shī

对高僧的尊称。国师的尊号由一国帝王赐给。
(例)驿丞闻言,方才定了心性,问道: “国师,唐朝在于何方?”三藏道: “在南赡部洲中华之地。”(九十三·1178·)

太师【同义】总目录


太师国师师臣维垣
国师

国师

太师的别称。《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李贤注引徐坚云:“国师,即太师也。”

☚ 师臣   维垣 ☛
僧人

僧人

僧(僧家;禅僧;竺僧;男僧;髡僧) 阇 缁衣 髡人 髡夫 髡褐 衲子 衲僧 衲衣 衲客 和尚 和上 丘比 比丘 空侣 释侣 净侣 禅侣 法侣 浮屠 禅客 梵客 毳客 毳锡 乘门 瞿昙 黑衣 方袍(方袍客) 高士阐士 参头 息心客 鹤林友 钵盂精 鬼乐官
和尚的总称:缁(缁侣;缁徒;缁流;缁袍) 僧徒 僧侣 僧众 清众 髡首 桑门 瓶锡 梵衲 秃士 老空人
佛教僧侣:沙门
域外来华的僧侣:梵僧
僧的别称:空门子 梵行先生
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国师
僧人之间的相互敬称:师兄
僧人,僧众:衲徒
尊称僧:慧命 上人 禅师 大师 法师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有道禅师:禅德
对僧人的敬称:开士
对僧道的昵称:阿练
鄙称僧人:髡囚 髡奴 秃丁
对僧人的蔑称:髡徒 秃奴 贼秃
僧自称:
老僧人自称:老衲
僧人自称的谦辞:贫僧
和尚自称的谦词:小僧
道士或道姑的谦称:小道
僧和尼:髡(髡缁) 僧尼
僧道自谦称:贫(贫道)
对僧尼的蔑称:髡牡
僧尼或道士的婉称:出家人 林下人
和尚和居士:鹤林友
僧人和道士:僧道 云水 黄衣 缁黄 髡簪
尊称年长的僧:长老
称老年僧:老僧 缁叟 槁衲 槁师 枯僧 瞿老 髡翁
称年轻僧:沙弥
受过十戒的沙弥:童真

另见:佛寺 信仰 出家 修行 修仙 念经 佛

☚ 僧尼、道人   各种僧 ☛

国师guó shī

国家的军队。《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齐之辱也。”

国师

❶国王对僧人的封号。起源于印度,意为“举国归依”,为“国人之师”。佛教传入中国后, 北齐文宣帝曾封高僧法常为“国师”。后演变为古代封建帝王对各教上层领袖人物的封号, 如隋朝封佛教天台宗领袖智𫗱(538—597), 唐朝封佛教禅宗北宗领袖神秀(约606—706),蒙古成吉思汗封道教全真派领袖丘处机(1148—1227)为“国师”。
❷僧官名。元、明、清各代对喇嘛教上层人物的封号。蒙古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 赐玉印。明代对掌管藏族地区喇嘛教事务的领袖人物亦封国师, 赐银印,并许依例承袭。清代仅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封章嘉呼图克图为“大国师”,总管内蒙古喇嘛教事务。

国师

国师

西夏、元、明诸朝佛教僧官。夏国师主持译经,或传授密法经义和轨仪。元国师多授吐蕃高僧,其位低于帝师,高于司空、司徒、国公等僧官。明代对掌管藏族地区喇嘛教事务的领袖人物亦封国师,赐银印,许依例承袭。

☚ 功德司   帝师 ☛
国师

国师

西夏、元、明诸朝佛教僧官。夏国师主持译经,或传授密法经义和轨仪。元国师多授吐蕃高僧,其位低于帝师,高于司空、司徒、国公等僧官。明代对掌管藏族地区喇嘛教事务的领袖人物亦封国师,赐银印,许依例承袭。

☚ 功德司   帝师 ☛
国师

国师

官名。王莽置。《资治通鉴·汉纪·王莽始建国元年 (公元9年)》: “又按金匮封拜辅臣: 以太傅、左辅王舜为太师,封新安公; 大司徒平晏为太傅,就新公; 少阿、羲和刘秀为国师,嘉新公; 广汉、梓潼、哀章为国将,美新公; 是为四辅,位上公。”僧官。《资治通鉴·晋纪》: “秦王,兴以鸠摩罗什为国师,奉之如神,亲帅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佛经。” 明清时僧官亦置国师。

☚ 国尉   国政 ☛

国师

帝王对僧人的封号,亦为僧官名。意为“国人之师”。此称源自印度佛教,北齐时传入中国,文宣帝曾封高僧法常为“国师”。隋、唐至元、明、清均沿用之。隋封佛教天台宗领袖智,唐封禅宗领袖神秀,蒙古成吉思汗封道教全真派领袖丘处机为国师。西夏天盛年间(1149—1169)亦设6位国师共管住家、出家二功德司事,位在诸王之下,中书、枢密之上,与上司等位。元时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封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赐玉印。其后萨迦派任国师者多人。明代因之,但赐银印,掌管藏区喇嘛教事务,例可承袭。清代仅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封章嘉呼图克图为“国师”或“大国师”,为僧官,有俸禄,掌内蒙古喇嘛教事务,赐印信,亦常奉命赴藏办事,如七世达赖圆寂、八世达赖灵童选定及坐床等,均奉命入藏代皇帝办理,并参议治藏政策。参见“帝师”(1720页)。

国师guó shī

1、官名,西汉末年,王莽所置四辅之一,位上公,与太师、太傅、国师并称四辅,刘歆首任此官。见《汉书·王莽传》。《后汉书·隗嚣传》:"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东汉初,彭宠自为燕王,也置国师。《后汉书·彭宠传》:"国师韩利斩午首,诣征虏将军祭遵降。" 2、帝王封赐给高僧的官衔或称号。北齐始以法常为国师,唐宋沿置。元代也置,多授吐蕃高僧。见《僧史略·国师》、《元史·释老传》。 3、太师的别称。《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4、国子祭酒的别称。《梁书·王承传》:"中大通五年,迁长及侍中,俄转国子祭酒。承祖俭及父暕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

国师

❶国家的军队。

❷帝王赐予高僧的尊号,意为一国僧人之师。

国师

官名。(1) 王莽时始置,为四辅之一。《汉书·刘歆传》:“及王莽篡位,歆为国师。”(2) 太师的别称。《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3) 指国子祭酒。《梁书·王承传》记承“俄转国子祭酒,承祖俭及父暕,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