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政策
政策指政党、政府等组织为完成特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方针、策略以及推行此方针、策略所采取的手段。所谓国家信息政策,是国家为管理和发展信息事业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行动准则。国家信息政策具有国家信息法律的性质和特征,信息政策是信息活动的指导原则。在国家信息法律中,那些具有指导性、原则性的比较概括性的、带有某些灵活性的信息法规就属于国家信息政策。那些具体的、细节的信息法规不属于信息政策。国家信息政策通常以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决定、决议、命令、规则、规定、意见以及通知、讲话等形式出现。有的信息法规在题目上明确的提出了政策字样,自然也应视为信息政策。
由于国家信息政策面对的是结构复杂、变化发展、联系广泛的社会信息环境,因此制定国家信息政策要遵守以下原则:
(1)从社会信息的环境出发。信息环境水平与社会发达程度有关,不同国家的社会信息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信息意识与社会信息能力上的差距。社会意识对应着社会的信息需求,社会信息能力对应着社会的信息供给,二者的矛盾运动呈现出矛盾的动态平衡关系。国家信息政策的主要作用就是调整社会信息意识与社会信息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社会信息环境的顺利发展。
(2)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政方针的需要。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总战略和基本指导思想,是国家信息政策目标选择的宏观背景。人们总是根据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确立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来选择国家信息政策的目标,制定国家信息政策的。
(3)国家信息政策要与国家的其它政策相互协调。国家信息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制定国家信息政策时必须保证它与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科技政策、文化政策协调一致,不发生矛盾和冲突。由于信息环境问题的国际性、全球性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制定本国信息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他国信息政策的影响,注意与外国信息政策的“接轨”问题。
国家信息政策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其范围大致包括:
❶政策目标。国家信息政策的首要内容就是要阐明其政策目标,为社会信息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规定战略重点和任务方针。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信息政策的目标不同,国家的信息政策是建立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和信息环境现状基础之上的。
❷系统建设政策。为充分有效地开发、管理国家的信息政策、资源,必须建立和完善国家信息系统。国家的信息系统建设有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种模式。分散型模式是政府和民间各自组建机构,信息服务的对象、内容、方法和发展方向等由各信息机构自由选择。集中型模式是国家统一建立各级各类信息机构,信息服务由国家根据严格的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和分工协作。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国家信息系统建设也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因而形成了各国在国家信息政策方面的基本差异。
❸产业发展政策。信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国家在制定信息产业的政策时必须注意信息产业自身的特点和社会信息活动的客观规律,增大对信息产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对信息产业实行适当的产业前倾政策,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扶持信息产业的优先发展。
❹信息技术政策。信息技术政策一方面要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原则性指南,另一方面要为调节社会信息关系的信息立法活动提供信息政策基础。
❺传播流通政策。由于传播流通政策涉及到广泛的社会领域,它包括: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管理与控制; 政策信息的公开和保密; 技术转让与技术转移国家调节;信息咨询与信息市场的规范;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因此需要在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总路线、总目标指引下,针对各部门、各领域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行业的信息政策。
❻信息人员政策。人是信息活动的核心,人才问题是一切信息政策都必须讨论的问题。国家对信息人员的资格条件、考核晋升及地位待遇都应该有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于开展信息专业教育的教学机构要进行评诂认定和给予政策支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层次配置齐全的信息专业队伍。
❼信息投资政策。信息活动的资金投入有政府拔款、企业开支,社会资助和用户付费等几个方面,其中政府拨款是国家公益性信息事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对信息活动实施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政策手段。信息投资政策一方面要明确规定国家对信息事业的投资强度,强化投资管理,即通过政府拨款的合理分配来促进国家信息政策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信息投资,发展民间信息经济。
国家信息政策
1.涵义
所谓国家信息政策,是国家为管理和发展信息事业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行动准则。国家信息政策具有国家信息法律的性质和特征,信息政策是信息活动的指导原则。在国家信息法律中,那些具有指导性、原则性的比较概括性的、带有某些灵活性的信息法规就属于国家信息政策。国家信息政策通常以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决定、决议、命令、规则、规定、意见以及通知、讲话等形式出现。有的信息法规在题目上明确的提出了政策字样,自然也应视为信息政策。
2.原则
由于国家信息政策面对的是结构复杂、变化发展、联系广泛的社会信息环境,因此制定国家信息政策要遵守以下原则:
(1)从社会信息的环境出发。信息环境水平与社会发达程度有关,不同国家的社会信息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信息意识与社会信息能力上的差距。社会意识对应着社会的信息需求,社会信息能力对应着社会的信息供给,二者的矛盾运动呈现出矛盾的动态平衡关系。国家信息政策的主要作用就是调整社会信息意识与社会信息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社会信息环境的顺利发展。
(2) 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政方针的需要。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总战略和基本指导思想,是国家信息政策目标选择的宏观背景。人们总是根据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确立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来选择国家信息政策的目标,制定国家信息政策的。
(3)国家信息政策要与国家的其他政策相互协调。国家信息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制定国家信息政策时必须保证它与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科技政策、文化政策协调一致,不发生矛盾和冲突。由于信息环境问题的国际性、全球性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制定本国信息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他国信息政策的影响,注意与外国信息政策的接轨问题。
3.内容
国家信息政策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其范围大致包括:
(1)政策目标。国家信息政策的首要内容就是要阐明其政策目标,为社会信息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规定战略重点和任务方针。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信息政策的目标不同,国家的信息政策是建立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和信息环境现状基础之上的。
(2)系统建设政策。为充分有效地开发、管理国家的信息政策、资源,必须建立和完善国家信息系统。国家的信息系统建设有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种模式。分散型模式是政府和民间各自组建机构,信息服务的对象、内容、方法和发展方向等由各信息机构自由选择。集中型模式是国家统一建立各级各类信息机构,信息服务由国家根据严格的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和分工协作。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国家信息系统建设也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因而形成了各国在国家信息政策方面的基本差异。
(3)产业发展政策。信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国家在制定信息产业的政策时必须注意信息产业自身的特点和社会信息活动的客观规律,增大对信息产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对信息产业实行适当的产业前倾政策,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扶持信息产业的优先发展。
(4)信息技术政策。信息技术政策一方面要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原则性指南,另一方面要为调节社会信息关系的信息立法活动提供信息政策基础。
(5)传播流通政策。由于传播流通政策涉及到广泛的社会领域,它包括: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管理与控制;政策信息的公开和保密;技术转让与技术转移国家调节;信息咨询与信息市场的规范;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因此需要在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总路线、总目标指引下,针对各部门、各领域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行业的信息政策。
(6)信息人员政策。人是信息活动的核心,人才问题是一切信息政策都必须讨论的问题。国家对信息人员的资格条件、考核晋升及地位待遇都应该有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于开展信息专业教育的教学机构要进行评估认定和给予政策支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层次配置齐全的信息专业队伍。
(7)信息投资政策。信息活动的资金投入有政府拨款、企业开支,社会资助和用户付费等几个方面,其中政府拨款是国家公益性信息事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对信息活动实施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政策手段。信息投资政策一方面要明确规定国家对信息事业的投资强度,强化投资管理,即通过政府拨款的合理分配来促进国家信息政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信息投资,发展民间信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