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固涩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固涩剂astringent preparations

根据散者收之的原则立法,以收敛固涩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敛汗、止泻、涩精等功能,用以治疗气血津精耗散滑脱的方剂。
固涩剂是为正气内虚、耗散滑脱的病证而设,在运用时,除使用固涩药以外,还应根据病畜阴阳、气血、脏腑偏衰的程度而配伍相应的补养药物,使之标本兼顾。代表方如乌梅散、四神丸、金锁固精丸。
本类方剂应在无实邪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外邪未尽,过早运用固涩,则有“闭门留寇”之弊。

固涩剂

固涩剂

固涩剂,是以收敛固涩药物为主,并根据脏腑固摄不力,气血津液耗散等病变,分别配用补益药物组成的方剂,统称固涩剂。
固涩剂的主要作用是收涩、固脱,《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散者收之”,《十剂》说:“涩可固脱”(《伤寒明理论》),张景岳说:“固方之剂,固其泄也”(《景岳全书·固阵》),是皆为固涩剂的立论依据和治疗原则。
固涩剂总的是用治于虚证,但应根据以下几种病理变化予以辨证施治:一是脏腑病变,如肺、脾、肾的气虚不固,大肠、膀胱的固约失司;二是奇经八脉病变,如冲脉不固,带脉失约;三是气血津液的耗伤,如气虚的卫表不固,血虚的出血不止,内热、外汗之津液耗散等,均为使用固涩剂的辨证依据,所以固涩剂的施治可分为下列几类:
(1) 敛汗固表:本剂主要用于卫表气虚,肌腠不固,主症见有自汗夜甚,心悸易惊,短气烦倦,舌淡脉细等。治以收敛潜镇与益气固表并用,使能气充卫固,阴敛阳潜,于是可以汗收、悸平、烦止、神定。
另有卫表不固,易为邪侵,主症见有恶风自汗,脉虚浮,舌淡白等。治用益气固表为主,配散邪为辅,共具益气御风之功,以使邪散表固,其汗自收。
(2) 敛肺止咳:本剂主要用于肺虚气弱,久咳不愈,甚则气喘自汗,苔少脉虚等。治以益气养阴与敛肺止咳并用,以使气阴两固,肺复收敛之功,其咳自止。
(3) 涩精固下:本剂主要用于肾失封藏,精关不固,主症见有遗精或滑泄,尿频或遗尿等。治以益肾宁心与固精止遗并用,以使肾复封藏之功,心肾具交通之用,其遗滑自止。或以温补脾肾与暖膀胱而利气化并用,以使肾气充足,气化可及膀胱,于是遗尿、尿频数等可以自愈。
(4) 涩肠固脱:本剂主要用于因久痢而致脾肾阳虚,肠道固摄不力,主症见有下痢稀薄,甚则滑脱不禁,腹痛喜按,食少神疲,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治用温补脾肾与涩肠固脱两顾,以使脾肾阳回,健运复职,肠府固摄有力,于是下痢滑脱等症可以相应消除。
(5) 固冲止带:本剂主要用于脾虚气弱,冲脉不固的崩中漏下,和脾虚肝郁、带脉不固的带下症。崩中漏下主症见有非经期下血量多,或经期血下淋漓,持续不断。带下主症见有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㿠倦怠,舌淡脉缓等。对崩中漏下症的配伍治法,是益气健脾与固冲摄血并用,以使脾复统血之功,冲具固摄之用,于是下血可以停止。对脾虚带下,治以补中健脾与化湿止带并用,以使脾健湿化,带脉固摄于下,白带可以自愈。
固涩剂的应用原则,一般是以本虚为主,并见卫外不固,以及内脏固摄不力之症等。对本剂忌用原则,总的如《景岳全书·固阵》所说:“虚者可固,实者不可固”,故对忌用的具体范围如因外邪未却及邪热内盛而致的自汗;相火偏旺、湿热下注的泄精、尿频;肠府滞留的下痢赤白;崩中漏下的夹瘀;黄色带下的夹湿等,皆非固涩剂之所宜。《儒门事亲》说:“当先论其本,以攻祛其邪,不可执一以涩,便为万全”,意思是说,固涩剂应用于邪去之后,不可认为固执一法,即可安全。

☚ 润肺膏   玉屏风散 ☛
000045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