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有计划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的一种必要的修理,使其处于完好状态尽可能地延长使用年限。固定资产修理按其规模和性质不同分为大修理和经常修理。大修理的特点是修理的范围大、支出的费用多、发生的次数少、修理的周期长。一般是对固定资产的某些重要部分或主要部分进行更换,以恢复损耗价值。大修理费用来源,是按一定比例计入工程(产品)成本而提存的大修理基金。
结合固定资产大修理而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所增加的开支,在保证正常大修理需要的前提下也可作为大修理费用处理。
固定资产大修理
简称“大修理”。固定资产经使用一定时期以后,为了恢复其原有生产效能而对其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的全面检查、修理和更换,是固定资产的局部更新。例如,对机器设备进行大修理时,需要全部拆卸,并进行刮研、更换所有已经磨损的零部件,修理不能更换的基准零件,校正机器座标,要求在全部修复后能达到国家标准。房屋、建筑物就原有规模、原有地点、主要利用原有材料进行的翻修,以及增开门窗,增加隔墙,改善地面工程,比较全面的修补、粉刷、油漆等都属于大修理。大修理的特点是: 修理的范围较大,修理周期较长,修理费用较多。固定资产修理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追加劳动,因而其修理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由于大修理的费用较多,为了平衡各期成本负担,并有计划地筹集大修理基金,应按固定资产原值和预定的大修理基金提存率预提大修理费用。通常采取按月提存、按月计入生产费用或商品流通费,并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取得货币资金的补偿,形成大修理基金,以备大修理使用。大修理基金提存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大修理基金月份提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