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固原方言辞典︱引言 引言 一、语音 固原市方言属中原官话区。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属秦陇片下的一个方言分支; 泾源县大部分乡镇称南乡,泾源话属关中片之下的一个方言分支。 就秦陇片而言,原州区、彭阳县和西吉县沙沟、偏城、下堡、白崖属于一个方言系统,本书称原州话; 隆德县和西吉县将台、兴隆、玉桥、玉民、四坪、三河、平峰、公易等乡的语言比较接近,本书称为隆德话; 泾源县,为泾源话。海原县已划出固原市,只收集其方言词汇,不再在语音方面和其他县区做比较。 1.声母 共25个声母: p布别班 p‘步盆偏 m麦门棉 f飞反夫 v吴瓦完 t到大旦 t‘套太同 n闹拿内 l老辣兰 tʂ早醉宗 tʂ‘草翠才 s骚晒碎 tʂ召知丈 tʂ‘超吃唱 少食尚 绕任让 tɕ精基江 tɕ欺清枪 尼年娘 ɕ心西乡 k哥根格 k‘肯客科 ŋ我恩额 x胡黑恨 ф因衣阿 泾源系统中,除个别唇齿音声母有 [v],其他均无 [v]、[] 声母。原州区、 隆德方言话中 [v] 为唇齿浊擦音、着势较轻。 出现在合口呼韵母 [u] 及开口呼韵母 [a]、 [ɣ]、[E]、 [ ]、 [aŋ] 之前, 在普通话里都是合口呼零声母。这些字在中古音里为微母的全部字如无、巫、舞、务、微、未、晚、袜、文、吻、亡、妄、望等; 疑母的部分字如卧、瓦、吴、伍、误、危、外、伪、顽等; 影母的部分字如倭、洼、污、委、威、碗、挖、弯、温、稳、汪、屋、翁、握等; 喻 (云) 的部分字如卫、违、伟、胃、王、往、旺等; 喻 (以) 的部分字如惟、唯等。[] 声母为舌面前鼻音, 出现在齐齿呼及撮口呼韵母之前。在普通话中为 (n) 声母的齐齿呼,撮口呼字以及少数零声母齐齿呼字,这些字在中古音里为泥 (娘) 母的部分字如女、尼、你、纽、聂、念、年、宁等; 疑母的部分字如疑、拟、牛、业、眼、硬、逆等; 影母的个别字如蔫。 [ŋ] 声母, 原州话中只有一个“我”读 [ŋy53], 暗、案、安、恩、爱、袄、欧、呕等字母均读 [n],而隆德系统中为舌根鼻音ŋ, 在普通话里大部分为开口呼零声母, 个别字为合口呼零声母。这些字中古音里为疑母的部分字,如我、鹅、讹、碍、艾、熬、偶、岸、昂等; 影母的部分字如恶、哀、爱、挨、隘、袄、沤、暗、鞍、恩、肮等。泾源话中没有零声母。凡普通话零声母, 前面均加 [ŋ]。 声母 [ts]、 [ts‘]、 [s]、和 [tʂ]、 [tʂ‘]、 [ ] 虽有区分,但归字范围与普通话不同。普通话读 [tʂ]、 [tʂ‘]、 [ ] 声母的部分字,固原市方言中读 [ts]、[ts‘]、[s]。这些字主要包括中古音的庄组字: 诈、盏、窄、爪、插、策、吵、铲、查、愁、馋、炸、闸、仕、事、师、生、杀、森、山; 知组开口二等字:摘、站、拆、茶、泽、宅; 章组止摄开口三等字: 志、至、之、枝、止、只、指、纸、齿、试、示、始、屎、矢、施、尸、侍、市、视、是、时。泾源话和隆德话中猪、出、书、入及其同类字的读音非常特殊,声母为唇齿塞擦音 [pf] [pf‘] [f] 泾源读53调,隆德为44调。 固原市方言中,有些不送气声母读作送气声母: [p] 声母字读 [P‘],如拔、波、炮、杯、伴、鼻; [t] 读作 [t‘] 如蒂、蹄、杜、肚、舵; [tɕ]读[tɕ‘] 如匠、犟; [k] 读[k‘] 如课、渴、克、客。 固原方言中,普通话一些 [tɕ]、 [tɕ‘]、 [ɕ] 声母字仍保持中古音读 [k]、 [k‘]、 [x]。 [tɕ] 读 [x] 如鞋、下、咸、项、巷; [tɕ‘] 读 [k‘] 如街、解、劫、芥、近。 2.韵母 (1) 开口呼 原州ι、ʅ、 ɛr、 a、 ɣ、 ɛi、 ei、 ɔu、 əu、 、 aŋ12个; 隆德l、 ʅ、 ər、 a、ə、ɣ、 E、 ei、 aɔ、 ɔu、 、 aŋ、 əŋ13个; 泾源ι、 ʅ、 er、 a、ɛ、ɔ、ə、 ei、 əu、 ã、 ãŋ、əŋ12个; 开口呼韵母,原州话和隆德话相比,遮、车、设、热固原韵母 [ɣ], 隆德ə; 原州区 [ɛi]、 [ei]、 [ɔu] 韵母相当隆德[E]、 [uE]、 [aɔ]; 原州区ɛr隆德作ər。其他相同。 开口呼韵母原州话和泾源话相比, 原州区ɛr泾源作 [er] ;原州区ɣ,泾源作 [ə]; 原州区 [ɔu], 泾源作 [ɔ]; 原州区 , 泾源作ã;原州 [əŋ], 泾源作 [əŋ]。其他基本相同。 (2) 齐齿呼 齐齿呼韵母各有8个。原州i, ia, iɛ, iɔu, iɔu, i , iaŋ,iŋ;隆德i, ia, iɛ, iaɔ, iɔu, i , iaŋ, iŋ; 泾源i, iã, ie, iɔ,iəu, iã, iaŋ, iəŋ。 齐齿呼韵母,原州话和隆德话、泾源话相比: 中古泥母字[ia] 韵,原州、泾源话大多为零声母字,隆德有些字仍保留古音, [ia] 韵声母如压、押; 原州、隆德话 [iɛ], 泾源作ie; 原州 [iɔu], 隆德作 [iau], 泾源作 [iɔ];原州、 隆德作 [i ],泾源作 [iǎ]; 原州、 隆德作 [iaŋ], 泾源作 [iǎŋ]; 原州、隆德作 [iŋ], 泾源作 [iəŋ]。其他大体相同。 (3) 合口呼 原州话u、 ua、 uɣ、 uɛi、 uei、 u 、 uŋ、 uaŋ 8个; 隆德话u、 ua、 uɣ、 uE、 uei、 u 、 uŋ、 uaŋ 8个; 泾源话u、 ua、 uə、uɛ、uei、uǎ、 u 、 uaŋ 8个。 合口呼韵母原州话和隆德话、泾源话相比, 原州话 [uɛi]韵相当隆德[uE], 泾源 [uɛ]; 原州话、隆德话 [u ] 韵相当泾源话 [uǎ]; 原州话、 隆德话 [uŋ] 韵, 相当于泾源话[uəŋ];原州话、隆德话 [uaŋ] 韵相当于泾源话 [uǎŋ]。 (4) 撮口呼 原州话、 隆德话y、yɣ、 y 、 yŋ4个, 泾源话y、 ye、yǎ、yəŋ4个。 撮口呼韵母, 隆德话、原州话 [y ] 相当泾源话 [yǎ],[yŋ] 相当于[yəŋ]。 [i]、[u]、[y] 作为零声母出现时原州话、隆德话带有较明显的摩擦成分,而泾源话发音时摩擦较重。 [u] 和 [tʂ]、 [tʂ‘]、 [ ]、 [] 包括 [pf]、 [pf‘]、 [f]相拼时,发音舌位靠前,是一个圆唇元音,实际发音可借用音标 [ ], 记音用 [u], 如主、住、 出、处、输、 书、 如、入、租、粗、苏、熟、煮、柱、树。 [ɣ] 略带圆唇色彩, 如隆德话中的玻、坡、磨、佛、过、课、饿、合、药,原州话中各、可、我、河、波、莫、佛、窝等字韵母。 系列为鼻化元音,发音时嘴唇较圆, 接近圆唇元音, 隆德话中E为舌面次半高不圆元音。[ei] 系列中的 [i] 舌位较低实际音值 [I],如北、麦、特、责、色、国、亏、汇等。在原州、 隆德话里有 [əŋ] 组韵母, 泾源话里有 [ən] 组韵母。[əŋ]对应了普通话的 [ən] 和 [əŋ] 两组韵母。根一庚、森一僧、因一英、宾一兵、温一翁、春一充、运一用组均为同音字。这就是中古音里收 [-m] 尾的深摄字、收 [-n] 尾的臻摄字与本来就收 [-ŋ] 尾的曾、梗、通三摄字合为一组。 3.声调 原州话四类声调: 阴平 低降升调 213 专知高尊边 阳平 中升调 24 穷本该宋唐平 上声 高降调 53 古纸走短比 去声 次高平调 44 近柱正对变 中古入声字的非全浊声母字如伯、跌、竹、甲 (清),木、络、热、月 (次浊) 归入阴平。中古入声字的全浊声母字如拔、达、轴、局等入阳平。 隆德话三个声调: 平声 中升调 24 高安专房田雄 上声 高降调 53 水古井巧显假 去声 半高平 44 秀亮敝陈最在 古入声字一律入平声。 泾源话四个调: 阴平 低降调 21 刚知专开婚 阳平 高升调 35 穷陈才鹅娘 上声 高降调 53 古展纸五女 去声 次高平调 44 近柱盖共岸 古入声字全浊音字如局、食、朵、合、舌归阳平; 清音和次浊音字归阴平。原州话声母、韵母、声调配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词法 名词 普通话中加 “子” 的名词,如孩子、裤子,在固原话中重叠出现,然后加子如: 勺勺子 盅盅子 瓶瓶子 坡坡子 匣匣子 这种词多用于生活器物,无论第一个语素读何声调,重叠的第二个语素均读低降调。 量词 量词常重叠加子: 道道子、块块子、片片子、盒盒子、条条子。有些量词比较特殊,如耕了一驾地,一爪[tʂua213] 葡萄。 形容词 形容词重叠后加 “儿的”: 美美儿的、快快儿的、香香儿的、松松儿的、紧紧儿的、完完儿的、绵绵儿的、酸酸儿的、展展儿的。有的词加重叠后缀,如热烘烘、臭巴巴。 代词 固原市方言中人称代词,大部分和普通话一致。但也有用乜、乜家、乜们。前一个表示单数,后两个表示复数。泾源话中用声调变化表示单复数: 我:单数ŋuə53;我们ŋuə213 你:单数ni53;你们ni213 他:单数ta53;他们ta21 指示代词中近指有这 [tʂʅ44],这搭儿 [tʂʅ44ta24ɛr];远指有兀搭儿,相当于那儿 [vu44ta213ɛr];西吉县口头语常用兀么[Vu44mɣ], 相当于那么。 疑问代词有啥 [sa44],相当于什么;“咋” [tsy53],相当于做什么; 怎么,“咋么个”,相当于怎么样。“咋” 字有时放在句后如“你想咋”,相当于做什么。 动词 固原市方言动词“体” 表示法,常用形式为在动词前后加上附加成分或状态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某种状态。有些形容词当其表示某种性状变化的意义时,可以有“体” 的附加意义,具备了动态。 动词后加“开了”,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发生: 种开了、吃开了、下开了、割开了。 动词前后加“发” “恰”,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如车发开(呢)、他发来呢、发开车呢。发走恰、来恰、吃恰、种恰。 动词后加“着”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唱着、吃着、干着、缓着。 动词后加 “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束。如吃了、收了、写了、完了。 动词后加 “罢” 表示动作的完成。如吃罢、玩罢、说罢。 动词后面加 “过”,表示动作行为曾经发生: 吃过、买过、来过、玩过。 介词 打 [ta53]。从:打固原来。按:你按这么做。 顺 [ uŋ44]。沿着:顺大路往东走。 连 [li24]。和:你连他一个样。 按 [ŋ53]。到、等到:按黑儿进店。 投 [t‘ əu24]。也叫投到。等:投你来黄瓜菜都凉了。 驾 [tɕia44]。从: 他驾乡里来。 吸住 [ɕi24tʂu44]。朝着:你吸住他笑着呢。 副词 可 [k‘ɣ24]。又:你可来了。 代盖 [tE44Ke44]。完全:代盖不知道。 间 [tɕ24]。刚、刚才: 间来就走了。 随 [suei24]。刚: 随随吃了。 揽共 [153 Kuŋ44]。总共:揽共只五块钱。。 自不 [tsl44 Pu]。从来不: 他自不骂人。 差忽 [ts‘a24xu53]。差一点:差忽掉下崖了。 打猛子 [ta24məŋ53tsl213]。猛然:打猛子没人认得。 按谋处 [n44mu24tʂ‘u44]。突然间:按谋处肚子疼。 语气词 者 [tʂɣ21] 句末,表示陈述或疑问语气。如你说完了者。你吃啥者? 唦 [sa21],句末表示祈使或疑问。如快走吵! 你买的东西来吵? 呢 [? in21],句末表示陈述或疑问。如: 他说他吃呢。他啥时来呢? 给 [kei21],用于句中。如喊给一声。 一个 [i24kɣ213],表示疑问或判断。他是个倯一个。 固原方言中,比较句不用比,而用“赶”,例如: 固原赶银川车少。 小明赶老李强多了。 今年赶年时冷。 被动句不用被而用 “遭” [tʂɔu24]或叫 [tʂiɔu44],几个庄子的麦子遭白雨打了。 叫人给骗了。 疑问句中的嘛、啊: 他来嘛啊不来? 去年冷嘛啊不? 谓+麻唦:如: 他来麻唦? (谓) +扎了 吃扎了。灵扎了。 (谓) +灵干哭灵干了。冻灵干了。 (谓) +过火美过火了。日眼过火着呢。 (谓) +完了美完了。胀气完了。完了即死了。也用: 美气死了。胀气死了。 (谓) +差大冻的差大。这个人差大。 三、方言词的特点 固原方言不是自成体系的不同语言,而是共同语地域性变体,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大部分,都来源于我国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固有词汇。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的已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了,但却在固原话里完整地保存着。说固原话古老而深邃,正是因为固原方言中,许多词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这些词汇在《诗经》《尚书》《周礼》等古文献中可以找到,有的被《尔雅》《方言》《说文解字》 《玉篇》 《广韵》 等古代工具书所收集。 如㧙、揙、殕、僄��、谝、墁詑、娣妇、咥、扽、弹��、褦襶、嫽、浪、讶、、啬、臊、馓、 奓、 展脱、 喘、 捼、 黏、 穰、 笪、 先后、嫙、漮、鬼、 眲、妖、酽、艳、、掇、焙、倯等等。 近代汉语词汇在固原方言里保留特别多,这些词汇源于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如一嘟噜、旮旯子、不上串、不当豁豁、编排、嘴尖、五黄六月、巴结、出挑、打平火、撒欢、谈羡、将才、停当、不受用、吃独食、出分、世面、元丢丢、辱没、活泛、扁食、放生、社火、合该、无常、耍笑、滚水、红火、连手、发市、 调唆、 对头、 路数、 唠叨、劲、 使唤、 路数、茶饭、声气、码子、泛常等等。 固原方言词里有大量生动的比喻。如篦子客、不懂管子、不铆、不吃都饱、铰毛、背影子、豹黄骡子、衣子、板子、半吊子、药罐子、皮实、撇油水、刨着吃、莩儿嘴、攀高枝、连手、偏心黄、弥抹、母老虎等等。 固原方言词丰富而幽默。如吃的同义词有咥、囊、憋、填、咂、噆、搓、胀、胎、惊、噈、唼等; 跑的同义词有蹦、排、蹩、惊、颠、展、驰、舒、惊等; 打的同义词有砸、挺、搥、㧙、诛、拶、搧、��、剁、碓、捣、抽、��、治等等。 固原方言词中一个事物的名称,往往含有另外的意思。如糨子、馓饭、一锅粥、臭狗屎、羊群的驴驹、晦、闭眼、断气、眉脸、迷忽等等。 固原话使用的是现代汉语里的基本词语,但和现代汉语词汇有着比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较多的特殊词: 其一,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使动用法。如晒太阳、饮牲口、看病、尿尿等。其二,许多词是固原特有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一般不用。如热头 (太阳)、阴伞 (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黑明 (一昼夜)、头勾 (牲畜)、���� (小山羊)、 干粮晖 (上午、 八九点)、 响午晖 (下午四五点)、口口子面 (揪面片)、唱家子 (歌手、演员)、写家子 (书法家)、肚子胀 (生气)。其三,所用词汇的含义和现代汉语含义不同。如米汤: 做小米干饭时,在米里加水,使米稍熟,然后把多余的汁水搯出来,慢火焗烂即为干饭,而搯出来的即称米汤。今称稀饭者,固原人作米汤,而稀饭则是腊月八吃的比米汤稠而又比干饭稀的 “稀米饭”。大豆: 现代汉语里指黄豆,而固原则指蚕豆,一般称大豌豆。粉: 现代汉语是指粉末,而固原方言则指粉条。现代汉语所指的粉,固原则称为面。如淀粉称粉面子,碎椒粉叫花椒面子,其他如辣面子、盐面子、石灰面子等等。其四,现代汉语词汇和固原方言词义同形别。如冰雹称冷子,厕所称茅房,水池称涝坝,洋葱称皮牙子,湖堰称海子,飞禽称鸟鸟,小虫称牛牛,天花称花儿,兴旺称旺,繁茂称繁,陈旧称旧,灰尘称灰,开水称滚水,生水称凉水,迎接称接迎,土地称地土,菜花称花菜,蔬菜称菜蔬,色气称气色等等。 |
☚ 固原方言辞典︱序二 固原方言辞典︱附录一 回民语言中的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借词 ☛ 00011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