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因粮于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取得的方式 取得的方式设法取得:弄(~清) 搞 谋取 ☚ 得官 博取 ☛ 因粮于敌就地取用敌人的粮食。 《唐李问对》卷中: “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因粮于敌,则变客为主也;饱能饥之,佚能劳之,则变主为客也。” 因粮于敌 因粮于敌古代一种用兵作战思想。指取之于敌,以战养战。此语源于《孙子·作战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孙武在此讲述了军队补给的两种办法:一是“取用于国”,由自己的后方运输物资,追送补给;二是“因粮于敌”,在前方利用敌人的粮食,就地补给。后一种方法也就是取之于敌的战法。军队作战需要后勤保障,而远道运输不仅虚耗民力,而且易被敌人断绝粮道。采用取之于敌的策略,则可以克服这些矛盾。孙武曾作过一个计算:从前方取得敌人的粮食一钟,就抵得上我后方补给二十钟;从前方取得敌人的饲料一石,就等于我后方补给二十石。这个二十比一的价值比例,颇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取之于敌,即使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是一种解决我方作战物资保障的辅助手段。 ☚ 因敌令阵 回民支队 ☛ 因粮于敌 因粮于敌yin liang yu direquisitioning provisions in occupied area中国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提出的战时应在占领的敌区就地征粮以资军用的战时经济思想。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春秋末期的吴国将军。他的祖先是陈国公子完,因避内乱逃至齐国,后称田氏。祖齐大夫田书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后因齐国内乱,孙武出奔吴国,得吴国重臣伍员举荐,被吴王重用为将。著有兵书13篇,后人称之为《孙子兵法》。“因粮于敌”思想见之《孙子兵法》上卷《作战篇》。 ☚ 富国强兵 农战思想 ☛ 因粮于敌yīnliángyúdí〔述补〕 因,依靠、凭借。谓从敌人那里取用粮食。唐·李靖《唐李问对》:“~,是变客为主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