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宜适变
语出陆机《文赋》:“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这就是说,文章的繁简,文句的各种安排,要根据文意的需要,怎样适宜就怎样变化,没有固定的法则。比如讲“丰约”,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只有四句,很简约,但强烈表达了作者人寿不永、怀才难遇的愤懑情绪;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反复叙说他惊听噩耗后的悲凉心绪和当年与十二郎朝夕相处的琐碎往事,很丰繁,二者行文风格迥然不同,但都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特定情绪,这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因为作者的气质、风格、文章的体裁、内容的不同,都会对文章有不同的影响力,不能拘于一体。总之,要看情况的需要,看选择哪一种表达形式更能向读者传达情绪和境界,这大致就是“因宜适变”这一创作法则的含义。后来的“文无定法”,“定体则无,大体则有”等说法,即从陆机“因宜适变”之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