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数论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数论经》 音译为《僧佉耶经》。 印度数论派哲学经典。相传作者是迦毗罗,但此说已被学术界否定。 现一般认为此经为14至15世纪之产物,是当时某人一方面集中古代数论派的理论,另一方面吸收其它一些派别的思想,假托数论派创始人之名而作。《数论经》共6卷526颂。 前三卷主要是对数论派一般理论的叙述,如数论学说的研究目的(灭除三苦)、“因中有果论”、“二十五谛”、“三德说”、“自性”的演化过程等等;第四卷以寓言式故事论述修行方面的问题;第五卷侧重对其它派别不同理论(如胜论派的原子论和正理派的一些观点)进行驳斥;第六卷再次陈述了数论派学说的要点。《数论经》与《数论颂》的主要不同在于:它表现出一种与有神论的调和态度,在数论体系中引入了“自在天”(神)的概念。从《数论经》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明显受到了吠檀多派的影响,把吠檀多派哲学中特有的一些术语数论化。此外,还明显地吸收了《瑜伽经》中的一些思想。由于此经在论及一般数论学说时基本依据《数论颂》的观点,并叙述得较为系统,在数论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因而它通常被视为后期数论派学说的主要经典。《数论经》的重要注释有:15世纪末的阿尼鲁达(Aniruddha)的《数论经评注》(Sāmkhya-sūtra-vrtti);16世纪后半叶的吠若那比柯宿(Vijnāna-bhiksu)的《数论解明疏》(Sāmkhyapravacana-bhāsy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