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回龙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回龙桥 回龙桥位于坪坦乡,距县城20公里。桥跨坪坦河,拦蔽坪日水口。桥名取“迂回龙脉,环抱村庄”之意。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两度水毁,1931年重建。桥为长廊式,青石桥墩,杉木桥身,全桥未用一根铁钉之类。全长62.4米,共22间。桥面宽3.75米,内高4米,过道两侧设固定长凳,供人歇息。北面桥壁封满,南面装半腰板壁,两端配栏杆。廊顶青瓦双檐,脊梁上耸立三座三檐六角亭阁。中顶略高,葫芦形顶饰一泥塑小鸟,能迎风鸣叫。桥底两墩居中,形成三拱,石墩上叠架大型圆木。结构大方别致,独具侗族建筑风格。 ☚ 3. 通道侗族自治县 白衣观 ☛ 回龙桥 回龙桥又称风雨桥、花桥。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日村小溪河上。始建于清代,曾两度被水冲毁。现桥为1931年重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墩木梁,长62.4米,桥面宽3.75米,高4米。桥廊两侧有栏杆和木凳。上面覆盖重檐屋顶。桥两端及中部复造楼阁共3座,中为文昌阁,两旁楼阁额题“回龙桥”三字。阁为三层檐,东阁楼北面廊房内及走马板上有题词和山水花鸟等彩绘。全桥除桥墩为石结构外,全部用杉木拼接而成,没有一颗铁钉和其他铁器,体现了侗族的建筑艺术风格。 ☚ 鼓楼 向警予故居 ☛ 回龙桥 回龙桥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大寨村西。石墩木廊风雨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桥长34米,面宽3.5米,东西横跨临河。桥廊单檐悬山顶。正中建重檐四角攒尖顶阁楼。大寨村是一个侗族小山寨,村内的寨门、鼓楼、吊脚楼等倚岩顾坡,顺势而建,极富民族特色。村口河畔沙滩上保存有38株东晋时期古杉树群,迄今已有1600多年。古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系当地侗族祖先越骆人安营扎寨时所植的 “风水树”,也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人工林。最大的一株高30米,胸径2.45米,胸围7.7米,冠幅28米,人称 “湖南杉树王”。“六月六” 山歌节主会场设此。 ☚ 永镇桥 杨正修墓 ☛ 回龙桥 回龙桥又名龙皇桥。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日村小溪河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墩木廊风雨桥。取“桥如长龙,屹立水上; 水至回环,护卫村寨” 之意。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曾两度被水冲毁。1931年大修,易木墩为石墩。1974、1984年维修。桥长61.4米,桥面宽3.75米,高4米。桥廊22间,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两侧有栏杆和木凳。因长廊能避风遮雨,故习称风雨桥、花桥、福桥。桥两端及中部各建阁楼,三重檐攒尖顶,下檐系四坡顶,中檐和上檐为六坡顶。中楼名文昌阁,两旁楼阁额题“回龙桥” 三字。东阁楼北面廊房内及走马板上有神话故事、题词和山水花鸟等彩绘。全桥除桥墩为石结构外,全部用杉木拼接而成,没有一颗铁钉和其他铁器,体现了侗族的建筑艺术风格和水平。 ☚ 阳烂鼓楼 马田鼓楼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